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突发性事件威胁,尽管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灾难事件的发生过程,影响路径进行研究,以找到非常规性旅游危机的影响路径.因此,我们可以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角度出发,主要目的是通过突发性危机的影响路径来研究旅游危机的作用机理,探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在突发性危机情境下的相互关系,进而构建旅游目的地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严澍 《天府新论》2012,(4):123-127
四川羌族地区作为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地,地处边陲,偏远闭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以及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习俗。而在"5.12"地震后,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同当地的旅游业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何既可以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又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成为羌族旅游开发的一个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四因子论"作为羌族地区灾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的基础,可以构建灾后羌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主体要素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四川羌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发展了独特的羌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同时带来旅游区民俗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但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羌族文化带来沉重打击,依靠羌文化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让羌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下去,羌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不该停止,更要通过可持续的开发模式来保护和传承原生态的羌文化。  相似文献   
4.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村寨镇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不同区域传统村寨旅游的经济发展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四川羌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地震前后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分析了传统村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论文提出了羌族文化保护及开发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如何解决羌族传统村寨中普遍存在的开发与保护相矛盾的问题,将开发中的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以传统村寨的民族文化为内涵,实现羌族传统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5.
[摘要]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是构成旅游地氛围和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以灾后重建的羌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羌族居民对灾后旅游开发的态度进行分类研究,并进行人口统计学交互分析,界定并转换持有冷漠者态度的居民,这有利于完善和优化当地的灾后旅游开发规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当地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构建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四川灾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大九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不仅对四川的灾后旅游重建有所帮助,同时对类似的严重自然灾难后的旅游恢复有所启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处于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不仅密切合作,也是合作的竞争者,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显然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四川灾后旅游产业的恢复发展,本文对四川民族地区灾后重建大九寨旅游集群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灾后重建实现大九寨旅游产业集群战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