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轼揽韦、李发抒性情之长,“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建立起一个主体意识高扬旷达的新词风;秦观、周邦彦追“花间”而集温、柳之大成,于沉厚自然的主体意识中,情、景以事为导,遂脱雕琢而达婉约的天然佳境,两种流派,长短相形,影响所及,终开宋词鼎盛之大局面。  相似文献   
2.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是唐宋词的极盛阶段。作为第一个颠峰,其标志是出现了变革词风、扩张词境、提高词的文化品位的苏轼。他一改艳科娱人的旧传统,全面向“诗”的道路回归,抒怀言志,使词深深浸润了士大夫文人的雅致。另一个标志是接受、改造并再发展传统的周邦彦。他专心于章法、语词、典故、声韵等纯艺术的精整完美,建立了可以供人借鉴效法的一套规范,化天然作人工,故号称“集大成”。这两者都给词的继续高度繁荣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设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和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神宗熙宁初至宁宗开禧末,1068—1207)的一百四十年,可以视为鼎盛阶段,名家蜂起、诸体大备而众美咸集,由之将曲子词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推向辉煌的巅峰。不过,两宋词如春兰秋菊,风貌格调各具胜境,形成鲜明差异,则正在于北南宋之交的一段时期,即自北宋钦宗靖康初(1126)到南来高宗绍兴末(1162)的大约三十余年间。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追求     
<正> 每个人都有自己寄托理想的一定外化形式,我,选择了文学。尽管最初还只是一种不够稳定的热情,一个虽美好却朦胧的愿望,但它是坚毅执着的。随着岁月的推移、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学识的增长,从史蒂文生“宝岛”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精巧构思中,在拜伦洋溢着牺牲精神的自由诗篇里;自莱蒙托夫总在寻觅新奇刺激、找不到生活位置而焦灼不安的“多余人”形象上,到贝克特通体贯注了深刻惶恐情绪、已然绝望却仍在期望着什么的“等待戈多”;由首创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批评理论的丹纳至中西交汇、博大情深的钱钟书……终于,我的文学意识渐趋明晰,认定这就是毕生追求的事业。十年,二十年,在山区的建设工地上,在喧闹的集体宿舍里,我一步步地走了过来。当然,那步履是艰辛的,也许显得过  相似文献   
5.
灵感的臆想     
<正> 一、灵感在艺术实践中的客观存在暮色唵霭之中,田野上积聚着一堆堆的枝叶柴草,这是人们经过若许时日的辛勤掇拾而得来。它犹自带着远方山林那神秘的意味,泽国水滨的深幽气息,流散出场院里稻麦的芳香……蓦地有火花飞迸!草堆即刻被点燃了,一个接着一个,转瞬间便变成联绵大火,映亮了朦胧的夜空,把人们探究的目光引向未知的天际。而最初的火花降自何处?是因铁石撞击所发,是匆匆过客将火种失落,抑或是大道旁篝火的余烬,偶尔被热情的晚风吹来?都已  相似文献   
6.
悲壮的主调:论南宋前期词的时代特色与多样化表现乔力在唐宋词约六百年的漫长发展历程里,经过了萌生、成熟,直至深化尚雅而渐趋寥落的多种不断变化;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词家的北宋中后期,朱敦儒、张元干、李清照各得风云际会的北南宋之交期,和辛弃疾予之归结的南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化心态的表现,侠骨似乎比才气更令人倾心。看戏的女孩子说,她们不喜欢酸溜溜的小生,也不喜欢凶兮兮的花脸,倒是武生往往能牵动她们的目光。似乎有种大侠情结在起作用,面情结便是包蕴本能冲动而又持续活动于无意识中的愿望。唯其如此,文人才会去写武侠,而武侠小说又成为成年人的神话,人们常把自己代入书中的主人公,做白日梦,以武生的形象粉墨登场行侠作义,并从中得到极大的快感。于是,阐释解说大侠情结,便有助于我们把握自身的文化心态。一侠与东方生命意识不可分割。中华民族在进入农耕时代后,依然保留着渔猎时代的记忆与本能。拆个字看,如果俗是人之谷,仙是人之山,那么侠便在仙与俗之间,代表道教超凡拔俗的意向。我们知道,在一些转述道教神话的武侠小说里,行侠实在是修仙  相似文献   
8.
“正”、“变”是考察明代诗歌嬗变、发展的整体格局的特定术语。就“复古”——缘由传统建立又反向造成传统、“创新”——专注在自我抒发而建构与传统并立的另一种审美范型,这两种文学现象的盛衰消长比较里,描述其生发、繁盛及移易更替的复杂过程。明诗之正变,是于各不同阶段内不同主流性艺术流派的排斥、交融所形成的“史”的演进脉络。它接受时代文化精神和社会的影响,但更多取决于文学自身的运作规律。其特质有三:强烈的主体自觉意识,浓厚的宗派观念与党同伐异指向,适时调节应变以不断改善自我、追求完善的主动进取态势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琐论三题乔力内容提要:宝、黛婚恋悲剧实质是他们的叛逆思想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贾氏家族衰败首先决定于封建统治阶层激烈的矛盾斗争。《红楼梦》网状多层立体的复合结构方式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借助精彩的细节描写刻画丰富而多侧面的人物性...  相似文献   
10.
通揽深论以实求新之作─—读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乔力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纵览时下已出的多种文学史的戏曲部分,却是按体裁分代论述,难以构成自足的系统;而几部专门的戏曲史,则大都侧重于声腔表演方面,相对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