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以切实的资料,考证出崭新的结论: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曾在青城山修炼;李白自叙“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即青城山)”,“东严子”就是与他“弱龄”订交,结为“异姓天伦”的道友元丹丘,他们三人在青城山结识,故后来李,元二人均由玉真公主推荐入朝。  相似文献   
2.
苏轼、苏辙蜀中少作很多 ,但他们诗集均不载 ,故其蜀中踪迹难于稽考。但他们有不少忆旧之作 ,现又发现苏辙在新津、苏轼在灌口各有诗一首 ,加上历代方志记载可资佐证 ,本文因而可以得出结论 :苏轼确实到过灌口 (今都江堰市 ) ,登过青城山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在万县市出席“李白与三峡”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得该装斐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李白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见其书如见其人。过去历次学术讨论会上他那久经风霜的在动的身影、比实际年龄更为苍老的密、雄辩的英姿以及那“一日须顿三百杯”的太白遗风,均历历在目。我与他同乡同龄,过去多有交往,曾屡获教益。他曾将大作回我,我也曾谢之以诗;年初乍得凶闻,曾赋悼诗一章。他中岁坎坷,晚景光明,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建树甚多,硕果累累,盖格论定,可以无增矣。然离去过早,实乃学界之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拙文《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对郭老的两个碎叶说提出了不同意见,论证了“只有碎叶水畔的碎叶城,根本没有焉耆碎叶城”。李从军同志《碎叶与李白生地》认为“这个焉耆碎叶不存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据他考证,“焉耆碎叶,早已有之。”作者用以支持其论点的唯一材料是《新唐书·地理志》中的一条:“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  相似文献   
5.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净,貌稜稜,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相似文献   
6.
对仗,是近体诗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汉学多为单音词,分四声平仄,易于对偶,这是汉诗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杜甫极精此道,极多创新,极富成果,这者代不乏人,而当代作家聂绀弩早有功底,晚愈精研,以杜为师,大器晚成,本文分八个方面论证聂绀弩在对仗手法上对杜甫的继承和宏扬,后何从聂绀弩学杜有成的经验中受到启迪。在当代诗词的创作中使杜甫“属对律切”这一艺术成就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现存<苏东坡谪惠州诗二首>不是"遗珠"而是赝品.诗中所指地名既不符合当时地理区划命名,诗文手法也平庸粗糙,缺乏灵性和余蕴,而何以留传至今,是一待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李白为什么自号“青莲居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有“谪仙人”、“酒仙翁”、“青莲居士”三个别号,就中以“青莲居士”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后人常称李白为“李青莲”。 李白为什么自号青莲居士呢?明人陈继儒《眉公秘笈》云:李白“生于彰明之青莲乡,故号青莲。”把青莲居士和青莲乡挂起钩来,持此说者颇多,例如,《辞海》“青莲乡”条云:“唐时属绵州昌明县,即今四川江油县南青莲场。诗人李白幼时随父自碎叶迁居于此,故自号青莲居士,人称李青莲或青莲学士。”游国恩先生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云:李白“诞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我认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相似文献   
9.
总数达二千多首的<钟树梁诗词集>中有许多组诗组词,组诗如<读杜诗七首>、<咏蜀中女才人九首>、前后<步少陵〈秋兴〉韵八首>、<读书杂咏八首>等,组词如<十哀词>十首、<红楼人物赞>二十四首、<金庸小说人物咏>十三首等.这里要谈的是他的另一组词共四首,即<钗头凤·街首清洁工>、<西江月·民间交通员>、<临江仙·擦鞋人>、<鹧鸪天·卖报学生>.所咏人物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民间的弱势群体.钟先生在诗词集<自序>中说:"诗缘于情,无情即无诗.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白长流夜郎遇赦前后的行踪,至今仍有不少疑问。如流放途中何时入峡?何时何地遇赦?遇赦后何时下峡?对这阶段的一系列作品应如何理解、如何系年?昔贤和当代的研究者见仁见智,颇多抵牾,实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秋卧病宿松(今安徽宿松县),《赠闾丘宿松》有“扫地物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