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在目前已经发表的关于毛泽东的所有传记性研究论著中,白鲁恂的《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无疑应该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本。该书为走近历史伟人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作了一次最重要、“最典型”,甚至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尽管由于知识背景、政治立场等原因,白鲁恂只是“走近”,而没有真正“走进”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但对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而言,这一尝试即便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尤其是锻炼了他研判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和时局演变的能力。张季鸾后来力持稳健的言论主张,在此时期也有所呈现,并影响了他日后的社会交往和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已经发表的关于毛泽东的所有传记性研究论著中,白鲁恂的《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无疑应该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本。该书为走近历史伟人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作了一次最重要、"最典型",甚至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尽管由于知识背景、政治立场等原因,白鲁恂只是"走近",而没有真正"走进"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但对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而言,这一尝试即便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之初,张季鸾已有“这是做宣传”之战时自觉;而范长江一度仍坚持“写史论”。相关的战时新闻观念,抗战爆发前即早有酝酿,甚至直到今天,仍不无当年抗战时代以及更早的革命时代的影子。因此,这里讨论的话题不仅是后抗日时代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后革命时代的。尤其是新闻武器论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了新闻媒体在近现代中国缺乏独立自主的身份之尴尬。幸运的是,战时新闻学包含丰富的遗产,文人论政等良性因素也得以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从变与不变,或者说变与常的角度来思考和把握共和国六十年的新闻史。主张不但要将这段新闻史放在中国自身的历史演进脉络里来观察,还需置于世界范围内的各国比较视野下进行参照。在这种"古今中外"的时空框架下,明了新中国新闻业的变与常,特别是明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各国范围内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1949年以来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