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到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一直回荡着一个同样的主题 :解放。启蒙主义者鼓吹解放 ,但现代历史业已用铁的事实证明 ,解放并不能真正兑现原本美好的承诺 ;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这是由于解放得还不够彻底。但不断地解放是否会走向虚无主义的极致 ?这就是本文所关心、所讨论的问题。解放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使我们摆脱过去的束缚 ,但也可能割断我们与我们的本真曾是之间的真实关联。一种新的传统主义的思路将同时具有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古典性 ,将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充分重视我们的本真曾是 ,并将这样一个“本真的过去”标识为古典性 ,而向现在开放  相似文献   
2.
康德和福柯都曾将自己所处的时代刻画为“批评的时代”,但“批评”一词的含义在二者各自的语境中并不相同。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评的时代。任何东西都无权逃避批评。如果宗教想以神权的名义、法律想以威权的名义逃避这种批评,那么只能加深人们对他们的疑惑,从...  相似文献   
3.
唐:我注意到您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致力于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在80年代的学界,这还是一个陌生的全新领域。请问,您开垦这一领域是出于何种考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万:涉足现代西方伦理学对我来说有一定的偶然性。我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读本科时,受到章海山老...  相似文献   
4.
杨立华教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活动的主题是围绕赵汀阳教授的《历史·山水·渔樵》一书来展开对话,当然对话的内容不限于这本书.长时间以来,汀阳兄都是中国当代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他一直在关心"可能的生活",我觉得他是在似乎没有可能的方向上创造出了一个精神世界,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自在的思考和研究,做出了我认为在中国当代哲学界最具原创性的哲学的努力,而且努力的时间非常长.  相似文献   
5.
晚清士人对共和制的接受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在理由,即基于传统思想中理想的政教典范而对秦以来君主制政治的批判。大同、小康与无君这三种传统政教理想,虽然旨趣各异,但在后世的继承者那里都被用来反对秦政,因而在晚清都能发挥批判现实政治的力量。尤其是经过宋儒特意阐发的大同、小康理想,在中国走向共和的现代历程中影响巨大,但随着历史进化论的强势流行,宋儒在阐发大同、小康理想时提出的以道观史的历史哲学和弘教行道的实践主张,都被彻底放弃。  相似文献   
6.
7.
“情”“理”之间———两种传统伦理思想框架之下的个案比较唐文明苏格拉底相信,游叙弗伦坚持讼父杀人是有理由的;孔子在类似的个案中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认为“子为父隐”才是正确的。这两种不同的选择表达了中西方伦理文化传统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通过对苏格...  相似文献   
8.
就中国的传统而言,人们往往从道德的角度来考虑政府,政府的好与坏依靠于政府官员道德水平的高与低,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只要政府的道德性不成问题,一切都不成问题,至少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这种观念的症结在于把道德作为人类生存的绝对无待的基础,不是道德依靠其他的东西,而是其他东西依靠道德。果真如此吗? 正是由于这样的追问,我们来考虑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我们来讨论道德主义对于政治观念的影响,我们来分析制度建立本身所依赖的道德观念。我们既思考道德对于权力而言所表现的无可奈何,我们也思考物质生活水平对于道德的性质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思考,并不是要否定道德本身以及它所拥有的能够振奋人心的高尚与伟大,而是想更为严肃而认真地考虑道德在政治中的真正而恰当的地位。我们不希望在这里获得一个唯一而准确的答案,而是想让现在已经疏于思考的人又能积极思考。我们不是想让有道德的人放弃道德,而是希望道德能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道德在不断变化,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对于自由与幸福的追求。这正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础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时期哲学诞生以来,第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相信万物有其统一的本原。据辛普里丘记载,阿那克西曼德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本原”这个词。①对本原的内涵,亚里士多德曾解释说:“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②因此,尽  相似文献   
10.
《 孝经刊误》表达了朱子试图将 《 孝经》纳入其四书学的努力,而从 《 孝经刊误》的后世影响来看,朱子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过,如果考虑到 《 孝经》本来的思想旨趣,我们不能说,朱子的理解有很大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 《 孝经刊误》的文本分析来阐明朱子对 《 孝经》的怀疑和肯定,把握朱子 《 孝经》学的立论分寸,并结合经学史上的有关看法,从一种更为综合的 经学观念提出对朱子 《 孝经》学的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