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存在、企业的边界的关系,认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创新,企业的边界也是由技术创新导致的企业的核心技术决定,交易费用只有在企业扩张过程中采购或内部生产所需要的资产时,或在企业组织制度设计时才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
考察生态文明政策网络的结构特征,有助于探究政策重点及其演进方向,进一步提升政策效力。搜集“十七大”首提“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发布的37份政策文件,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基于外在政策互动均衡和内生政策参与动力构成的生态文明理论框架,通过政策网络中心性、政策主题群和结构洞等指标的测度,对生态文明政策网络开展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已初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格局;构建起包括中央政府统筹的战略布局、核心部门主导的协调实施、重点领域示范的先期推进、内外环境约束的配套支持等在内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分析认为,该政策领域有待加强的方向和重点包括:构建生态治理体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引领发展转型的先导,完善作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手段的生态法治和生态文化,提升部分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分析指向:交易成本、历史和文化指向.交易成本的分析指向在研究对象、理论假设等方面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樊篱,但在方法论上继承了相对静态的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历史的分析指向对路径依赖、无效制度的长期存在现象做了合理的解释;而文化的分析指向则在学术体系的自洽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一步看,分析指向的不同源干认识路径的差异,而认识路径的差异导致了制度研究的层次性.认识不同分析指向所研究的制度层面及其边界,无疑对学科的发展及中国的制度变革,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宗庆  郑江淮 《管理世界》2013,(1):115-130,132,131
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活动面临了新的参数环境,本文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提出一个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揭示了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特征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理论与计量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是:后发国家的企业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步增强;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大企业更偏向于引进技术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中等规模企业兼顾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小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重点是降低其进入中间产品生产与自主研发支出的成本,鼓励其原始创新,在大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侧重于加快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尽快赶上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受需求拉动的影响,农药生产技术趋向优化与环保;在技术的推动下,农药产品研制趋向多学科交叉、生物农药内涵不断丰富、有机农药趋向绿色化;而从创新系统视角看,农药行业的创新资源正通过兼并重组,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集中;基于农药行业的知识分布,以及农药研制从国家主导向企业主体转移的特性,一个以产学研联盟为特色的行业创新系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的角度研究研发联盟,是创新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区域研发联盟的外延与内涵、联盟的模式、联盟的方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区域研发联盟的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联盟的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能力的提升,但联盟的模式必须与创新的类型相匹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依据A—U模型,从流动、转换与专业化三个主要阶段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增进对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创新战略,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振兴企业,发展企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财富,离不开技术专家与企业家的合作与互补。本文探讨技术专家与企业家角色互补的内在机理,提出角色如何互补的粗浅看法,从一个侧面探讨科学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一、技术专家与企业家角色互补的条件分析(一)关于创新模式的假设人们在探讨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时,提出了两个基本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索洛“余值法”,分析了南京“九五”以来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与苏州、无锡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 9 9 6-2 0 0 5年间,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基础建设高峰和房地产开发过热等原因,资本投入对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巨大,研究表明南京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转化机制的建立和国有经济的改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投资的角度,在三个方面阐述了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投资理论。在创新一投资的契机部分,论述了创新与投资的关系,指出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投资而实现的;在信用一投资的来源部分,论述了正常信用与非正常信用的区别,指出只有非常信用才构成投资的来源,信用是启动创新的杠杆;在企业家一投资的主体部分,论述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指出只有企业家才能运用信用杠杆,启动投资,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