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心性工夫之学中,审美决不是“在外在对象之姿态万千与色彩缤纷中寻求好奇心的满足”,而是“与绝对的‘一’作存在的呼应,既而纯化自家生命,照亮乾坤、朗澈世界”。这样,审美就是一种内在的存养工夫。这种存养工夫的结果,其精神色泽必是素朴恬淡的。在此工夫中必然居有天、地、神、人共处于一物的圣域,这便是艺术的意境。故艺术不必抒情,不必叙事,亦不必说理,只须居有物“自身”。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揭橥康德的思考理路,依照儒家的精神境界,创造性地提出了"良知坎陷"说。他的这一学说的提出,意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由此,不但在学理上疏通和圆满儒家理论,而且现实上为自然科学所应有的伦理价值标准提供了根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晚林 《阴山学刊》2007,20(3):5-10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儒学的立场看,罗蒂和加达默尔的教化概念均有其不足.虽然他们这种重生活的哲学转向是在向儒家靠拢,但若他们的"教化"不能深入到儒家的文化传统中作一圆满的证成,则这种实践哲学的理想终难实现.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通过对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方法论诠释学的批判,为建立自己的哲学诠释学寻找到了内在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他的诠释学在理论上的三个归结。  相似文献   
6.
康德认为没有所谓"纯粹"的美学,从而隐约地表现出了对审美的实践维度的构想,但由于他拒绝赋予美学以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目的而未能完成.黑格尔明确地予美以客观的目的,即"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他的美学所表现的乃是一种哲学思维的理念,没有人人切实皆有的"感"、"觉"或"悟",不合审美的感性特质,审美的实践维度之建立的愿望仍然落空.中国传统美学则始终把涵养人人生命中所具有的道德实体"心"、"性"作为审美的客观目的,同时它给以人格修养工夫这样一个切实的实践理路,从而建立起审美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和牟宗三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因人生经历和生命形态不同以及此条件下学问的触发之"机"不同,而对杜诗分别持颂扬和贬抑态度。但这两种不同评价在终极意义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认为没有所谓“纯粹”的美学,从而隐约地表现出了对审美的实践维度的构想,但由于他拒绝赋予美学以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目的而未能完成。黑格尔明确地予美以客观的目的,即“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他的美学所表现的乃是一种哲学思维的理念,没有人人切实皆有的“感”、“觉”或“悟”,不合审美的感性特质,审美的实践维度之建立的愿望仍然落空。中国传统美学则始终把涵养人人生命中所具有的道德实体“心”、“性”作为审美的客观目的,同时它给以人格修养工夫这样一个切实的实践理路,从而建立起审美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的哲学进路为:由不满于罗素、怀德海的形式主义或约定主义而至康德的先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再由不满于康德的先验主义或理性主义而至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或道德的理性主义。本文以牟宗三的《认识心之批判》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哲学进路详论而缕析之,由此使他的这一学术进路的意义得到显豁,即既明了牟宗三何以终成为儒者,又使儒学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十字打开"。  相似文献   
10.
焦循的道德哲学以"知"和"利"为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分析这种道德学说的方法论,价值、意义及严重不足,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正统儒家道德学说的严正性和独立不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