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战后十年间 ,法国官方和民间从贸易、资本输入、工矿业、航运业等多个方面从中国谋利 ,力图补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损失。在有些方面 ,法国的努力颇有成效 ,但总体上 ,法国已无力恢复昔日的荣光。  相似文献   
2.
从1893年11月金达上书李鸿章请设立铁路学堂,到1896年5月金达再次上书,再到同年11月终于获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的创设几经延宕,历经波折。学堂招生后,又经历了被谋求并入北洋大学堂到摆脱合并独立办学的曲折。在这背后,有英、俄争夺中国路权的斗争,有李鸿章、王文韶、盛宣怀等晚清大员对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不同认知与官场纠葛,堪称那个大变动时代政治的一个缩影,为今人审视晚清近代化的艰辛历程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在华列强中 ,注重对华文化输出是法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特点。故研究中法关系必须重视对中法文化关系的研究。本文在对 19世纪末中法文化关系的史实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这一时期中法文化关系的特点 ,认为中法文化关系是冲突与交流并行交织 ,冲突中有交流 ,接受中有抗拒 ,而且对法国的认识有明显的阶层分化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 ,法国是列强中最注重对华文化输出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 ,既发生了中法文化的激烈冲突 ,也存在两国文化的交流、互相接受的一面。本文从法国宗教文化的在华传播、法国在华的教育文化事业、中国文化向法国的传播、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几个方面 ,对十九世纪末的中法文化交流情况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但既有研究对唐氏弃官从教的选择则鲜有探析,偶有涉及者亦简单地归纳为对清政府和官场倾轧的彻底失望.但分析唐氏辞官时的具体状况和其后来办学过程中的表现,会发现弃官从教的选择不是在心绪消沉的情况下所为,而是在社会转型中通过另外途径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主动追求.仕宦与从教,看似殊途的两种选择却寄托了唐氏作为社会转型期士大夫一以贯之的宏远志向.如果和蔡元培类似的经历比较,会解读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年多 ,由于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和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 ,毛泽东思想研究热潮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至今。这次热潮 ,和以往的研究相比 ,出现了不少新的特点 ,表现在 :成果丰富 ,视野和角度拓宽 ,热点突出 ,学术界进行了学术回顾和展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近代之后,在西学冲击下,开始了由传统知识系统向现代知识系统的转型,作为传统知识系统基本栽体的国文与现代知识系统出现了分裂和对立.作为近代著名的工科大学,交通大学的管理者试图在引进西学的同时保存国粹,但最终国文教育仍不可避免地走向工具化,由"道"转变成了"术".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忧患意识思想根本上是担心党不能与时俱进 ,陷入僵化或自满 ,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居安而能久安 ,在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