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却缺失道德评价内容,从而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优机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缺失道德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道德评价的重构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证券仲裁现已成为解决证券争议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与一般商事仲裁相比,具有仲裁事项的限定性、法律基础的强行性、仲裁庭的组成专业性、仲裁运行机制的公益性、仲裁程序变迁的类诉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浅议美国证券仲裁制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证券仲裁现已成为解决证券争议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与一般商事仲裁相比,具有仲裁事项的限定性、法律基础的强行性、仲裁庭的组成专业性、仲裁运行机制的公益性、仲裁程序变迁的类诉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5.
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乡村居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公共生活场域。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采用个案深描的方法,以湖北恩施州咸丰县严家祠堂为例,探析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衰落表征及其再造逻辑。权力、阶层和资本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错位和缺场,使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呈现物理空间压缩、社会空间冷场和精神空间逼仄三重衰落态势。空间再生产的过程是权力、阶层和资本三种要素在空间重新协调匹配的过程。在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再造过程中,政府和民间力量充分在场,二者通过物质场所修复、社会关系生产和道德共识凝聚的交织互动不断优化空间再生产实践效果,但是市场资本的力量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间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中的“面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面子"的定义和在乡村社会中的内涵及功能,从村庄结构与社会关系的维度,分析了"面子"在三种不同类型村庄中运行的特征,以及对村民和村庄生活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乡村社会中的"面子"在本质上是村庄社会结构的产物和需求,起着维系村庄社会结构和村民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和理解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现象和行动逻辑。不同类型的村庄面子行为表现不同,同一个村庄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面子行为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甚至出现了面子行为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方菲 《当代老年》2011,(8):12-12
现在日本人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5岁,女性60岁。相比平均81.9岁的寿命,日本人退休后还有相当长的年月要度过。因此,他们在养老方面想了很多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参合农民的视角,选取湖北省Z村为个案,运用社会公正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制度运行中的农民公平感知现状及其对农民满意度的作用,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研究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农民对资金筹集机制和医疗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高;对费用补偿机制和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低;农民对制度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作用显著。其中,农民对费用补偿机制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对医疗服务行为、资金筹集机制以及对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的影响次之。提出应该明确制度执行部门职责,规范部门人员行为,提升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运行效果的公平感知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从伦理学视角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工具理性的形式合理性导致了在农村场域中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松散的境地。政策的效率优先逻辑弱化了政策的公平属性,考核的数字化挤压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政策的形式合理性以及政策的工具化认知,致使精准扶贫陷入实践困境,出现了地方政府、村干部与贫困户共谋和贫困户对政策的福利依赖,精准扶贫实践困境进一步凸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国家政策嵌入到农村社区网络的过程中,谨防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弱化工具理性是精准扶贫高效实践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治理良性运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方菲 《社会》2001,(5):31-32
家庭是人们情感的归属和生活的港湾。受传统文化的的影响 ,中国人十分依赖和重视家庭。家庭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说 ,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场所 ,而且是精神慰藉的主要源泉。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所需要的孝顺 ,不仅仅是物质上自觉奉养老人 ,而且也是在精神上能关心和尊重老人。在一定程度上 ,精神慰藉比物质供养更能体现孝的内涵、真谛 ,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需求。影响家庭养老精神慰藉的因素有许多 ,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