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市直和乡镇部门中,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的干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未老先衰”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上过早出现退步。大部分从政的干部视年龄为“宝”,“三十出头好好干,四十出头没戏看”的思想在部分中年干部脑海中影响很深。 二是意志上存在衰退的倾向。由于近年来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美人鱼、睡美人、白蛇精、狐狸精等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中外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性潜意识———自卑又自大、爱恋又恐惧的种种白日梦式胡思乱想,并从神话中探讨了其历史文化渊源。指出:男人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作为原始大母神之投影的阿尼玛,加上男权文化培育出来的男性虚荣心,形成了男性走不出的迷障和梦魇。  相似文献   
3.
义的本意是“仪”,意为适宜的举止行为的标准,引申出“准则”、“法度”、“合宜”、“意义”的意思。而“宜”的本义是杀牲、杀俘以祭。战国中后期,“义”吸收了“宜”的某些语义,强化了其原本具有的裁割、断制色彩。“义”是权力意志的庄严旗号,它以绝对者的名义向每一个个体提出道德上的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投诚于专制权力,自觉成为秩序的生成者或复制者。  相似文献   
4.
对于儒家来说,身体既是展示真理的感性符号,又是示敬作则的礼仪之具;既是沟通天人的媒介,又是承续族类之永恒的结点。通过对身体的修饰与打磨,儒家塑造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构筑了通向王道理想的荡荡坦途。修身构成了儒家人生实践的全部内容:既是展示真理的学问功夫,又是生产人间秩序的政治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历史学院李宪堂发表《论类分思维与战国精神——兼论五行八卦模式的专制主义本质》(《文史哲》2014年第1期)一文认为,对天下秩序的探索、规划和想象是战国时期的统治者及其理论家实践与思考的重大课题,其主要内容是以天道为依据、以王权为原点为世界植入网格,赋予条理。这体现在建设和强化王权的社会实践领域,体现在时人关于完美秩序的理想和  相似文献   
7.
李宪堂 《河北学刊》2005,25(2):154-160
贡德·弗兰克与彭慕兰通过对明清时期西方白银流入东方过程的描述试图说明,直至18世纪中期,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这一观点对于打破长期流行的"欧洲中心论"的神话是有益的,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新的框架和角度.然而,白银在明朝中期以后的大量输入,虽然扩大了中国大一统经济系统的容量,促进了生产的扩张与贸易的发展,使濒于热寂状态的社会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毫无疑问,这是以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超限榨取为代价的.白银加快了中国经济之轮的转速,却未能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反而使整个社会因资源的过度耗费而陷进了"高度平衡的陷阱".所以,弗兰克与彭慕兰在抛弃旧神话的同时,又编造出了一个新神话,即以"一体化全球经济"为前提的"大分流".  相似文献   
8.
对于儒家来说,身体不是一种私人性的生理肌体,它是一种关系中的功能性存在:既是展示真理的感性符号,又是示敬作则的礼仪之具;既是交通天人的媒介,又是承续族类之永恒的结点.通过对身体的敬持与统筹,儒家将他们作为道德个体的当下生存系连于宗族的延续、天道的永恒.在经由"以身体之"的"学"与"习"而自我敞开、自我装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把身体当作了"自我成就"的工具,而且作为了"神道设教"的圣器,作为了向天道献祭的牺牲.  相似文献   
9.
大一统秩序下的华夷之辨、天朝想象与海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是华夏文明对于世界的表象,也是中华民族进行资源组织和动员的方式与机制,它以绝对者的名义强调了中央对四方的统摄、王权对万物的占有,以天道的光辉塑造着天朝上国的荣耀和尊严。作为大一统内部核心系统与次级系统之间的一条边界,华夷之辨起着约束系统能量、强化系统向心力的作用,实际上是系统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防卫的反馈机制,其诉求点在于核心系统即华夏文明的安全和稳定;海禁政策则是沉浸于天朝想象中的统治者在华夷边界漫溢、大一统秩序濒于崩溃之时采取的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10.
传统是蕴涵着历史文化基因的内在结构和机理,表现为一种文化之特性的意义建构的思路、原理和风格.它为变动不居的人类生存赋予个性形象和稳定感,为个体确认自我、评价事物提供现成的标准和依据.传统不断地被重新发现、重新闻释,认为传统值得弘扬是因为它耦合了现实的需要,触发了大众的欲求.人们能从传统中抽取出来的"积极的"东西,只是一些有待发挥的价值信条和有待填充的概念形式,这些"精华"的文化因子只有扎根于人们生产和生存斗争的社会实践并接受现代价值的灌注,才会重新获得生机.除了在追求现实利益时作为一种策略手段,传统是不必要刻意"弘扬"的,群众运动式的"弘扬"只能导致对现实真问题的消解和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