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是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创造条件。在这一使命完成之前 ,它是不会灭亡的 ,而共产主义也是不会出现的。当代社会主义由此成为一个有待解释的理论难题。然而 ,这一解释应该是两种角度的统一 :就世界的角度而言 ,当代社会主义确系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化的一种历史形态 ;而就我国的角度而言 ,它又不过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上另一条道路的选择。其现实任务与理想导向的矛盾由此构成。唯物史观为这一矛盾的发现和正确处理提供了理论架构 ;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则将成为迟发展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摆脱资本主义的一个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杨筱刚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的生长点;从实践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当代的社...  相似文献   
4.
"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思想解放"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主义必然由"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推翻旧世界,后者创造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因之也必然有"革命"和"建设"两个不同的理论形态或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话语,但它同时又蕴含着一套"建设"话语.把"建设话语"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发掘出来,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中发扬光大,乃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为其发展所做出的一个尚未为人们所意识到的一个伟大贡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及其剥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及其剥取杨筱刚卢卡奇说,即使现代的考察已经彻底驳倒了马克思的所有结论,也无损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仅仅是指方法”’‘’。如何评价他的这一著名观点呢?我认为,它既正确又不正确。正确,是因为它实际上不自觉地运...  相似文献   
7.
对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存在着几种传统观念。但是 ,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信念 ,其哲学基础不可能是知识论 ,而只能是价值论及其依据———人学本体论。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和界定 ,是对这一论断的充分证明 :共产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在于它是对私有财产即异化了的人的本质的扬弃 ;而正因为如此 ,它才不是简单的“共产”即对这种对象性财富的享有、拥有 ,而是人的解放 ,即“人的生活的确立”、“人向自身的还原和复归”和“自然界向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变"之未凝聚成全党的共识并付诸实施,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并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宣布为神圣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列宁“一国胜利”学说和其它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提出之初,与马、恩的“同时发生”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以“一国”革命的胜利去引发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只不过后者认为是发达的法国,而列宁认为也可以是落后的俄国而已。其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观念都是传统的。而其后的历史进程则证明这些观念是需要“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列宁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因此也应当包括在这一学说之内。因为,正是这一探索以及其后的反思,开始了这些基本观念的“修正”、补充和完善,并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