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诗学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继中 《文史哲》2001,(3):57-59
整体性研究是文化诗学生命之所在 ,即以宏阔的文化视野对文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从多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双向建构是文化诗学的基本方法 ,其要点是 :一曰“内外” ,即阐释文学文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 ;二曰“中西” ,即关注不同文化间的沟通 ,寻找中西文化间的契合点与生长点 ;三曰“古今” ,即文史互动 ,今古互动 ,使文学文本具有历史的与当代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编者按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值此又一个世纪之交,回顾文学史学百年历程,发扬其优良传统,总结其历史经验,已成学术界热门话题。有鉴于此,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学与道教、儒学、佛教、任侠之间关系诸方面入手,对隋唐文学史现代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明确了该段文学史之前期之继承,即继承六朝思想学说之多元化;后期之变异,即反映了旧学向新儒学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柳词:生命诗学的另类话语——文学史潜流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风抹月的真性情是柳永词的内在生命力。柳词选择俗文学话语为其表达方式,如“裸体语言”、线式叙事语言等,丰富、提高了文学叙事的表现力。柳永游离于传统的“情志”边缘,促成宋人诗词“志”与“情”的分工。  相似文献   
5.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2,(1):155-161
汉赋对“丽”的追求是文学自觉之先声。晋人倡情与丽结合,掀起文坛新潮。士族社会“及时行乐”之情与汉赋的娱乐功能相拍合,使南朝文学走向轻艳靡丽。于是汉赋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在士族社会精神气候下长足发展,并影响诸文体,是为“赋化”。而“诗化”则体现在“意象化”上,从外在的穷形毕貌走向内在的情景交融。正是文学的自觉促成了文体分工与诗赋之消长。  相似文献   
6.
盛唐士大夫追求的是“冠冕巢由”式的半官半隐的生活。盛唐士大夫普遍拥有田庄别墅,这种“世上桃源”为他们的半官半隐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他们的隐逸心态与六朝人不同,陶潜所幻想的“秋熟靡王税”已为盛唐士大夫的“愿守黍稷税”所代替。盛唐士大夫既与官场拉开一定的距离,追求一种身心俱足的平衡,又在传统文化心理的维系下,遵循儒家“不废大伦”的原则。盛唐士大夫从经济到心态的自给自足,造就了盛唐田园诗的“自在”——即秀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1934年,林语堂在《四十自叙》的序言中,自称是“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人。这的确是林先生的长处,也是其毕生从事的事业。就其创作实践而言,也就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其中又以“对外讲中”成绩最著。《吾国与吾民》(1935)、《生活的艺术》(1937)、《苏东坡传》(1947)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书。它们既是林语堂在美国“红透半边天”的基石,又是我们扫描林语堂思想方法的最近距离。“对外讲中”的首要问题是:讲些什么?《四十自叙》有云:“卸下洋装留革履,洋宅窗前梅二株。”在诗序中林语堂解释道:…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力提倡写讽喻诗,更是广为人知。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提出以上主张的《与元九书》之前,白氏写下《秦中吟》、《新乐府》、《观刈麦》等大量讽喻诗,而此论一出,  相似文献   
9.
<正> 议论,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配角”、这一点目前似较普遍得到认可。然而,诗中议论是否有其独立意义的艺术美呢?本文谨就杜诗议论成功的经验作一些探讨。别林斯基曾指出:“艺术不能容忍掺入抽象的哲学观念,尤其是议论的东西,它只容受诗情观念,而诗情观念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规则,它是活生生的热情,它是激情!”强调“观念”要有强烈的感情因素才能进入诗。我国清代批评家沈德潜也在《说诗晬语》卷下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像藤蔓 ,其延伸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文学史上的各种形式 ,风格 ,流派 ,都可能发展成为文学史中的某种分支 ,其自身的生命在文化整作用下 ,选择 ,适应 ,变异 ,一种形态引出另一种形态 ,显示蔓状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