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之中,许多地域特色产品不断走出去发展。与自发走出去发展路径不同,政府干预下的组织化走出去发展路径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促进地域特色产品在流入地形成品牌。本研究以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主要聚焦地域特色产品在流入地的消费市场空间拓展问题,探究组织化走出去发展实践中流出地政府的干预行动及其过程。在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在消费供给市场方面提供技术培训和开办面馆的经济物质支持,在消费需求市场方面通过宣传及赋予襄阳牛肉面象征文化刺激流入地人群的消费意愿,并以此实现襄阳牛肉面及其产业组织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地域特色产品走出去发展的政府干预路径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为困境中的扶贫产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曾经寄期望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在现代农村社会中,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经历塑造了农村青年种地活动的现代习性,如主观意识层面对种地经济活动的排斥、时空距离上与种地活动的事实性隔离以及现代经济理性计算形式对种地活动的否定等.年轻劳动力的缺失,致使老人农业生产安排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如种植结构形式的变动、外界力量的依附加重、耕作规模的变化等,进而将中国小农农业置于更加不利及不确定性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陈文超 《创新》2012,6(5):101-104
双重弱势的女性农民工为何能够承受"生命之重"?获益于《客厅即工厂》一书的社会性别批判视角,台湾现代工厂生产体制把作为母亲、妻子和儿媳妇的已婚妇女,以工人、无酬的家属劳动者或临时工的身份把她们纳入其生产体系,成为这个体制中重要的劳动力。她们之所以能够坚韧地存活或乐此不彼,是因为她们重视的是"家庭本位",而非市场经济中所强调的个体化。也即将经济行动嵌入于家庭本位之中,并以此维持家庭的存在和生活的完整。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  相似文献   
5.
陈文超 《社会学》2010,(3):41-47
作为一种有效的日常生活实践形式,合作在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作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面对着“因震致贫”和“因震返贫”的风险,马口村村民在地缘共同体的结构下,建构了邻里联动的有效合作形式。通过互惠型邻里联动和组织化邻里联动的实践形式,乡村共同体内的资源得到了优化和预期的整合,劳动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缺少资金与劳动力的瓶颈,使重建得以成为可能,并实现了“倒排工期”的制度化安排,缩减了重建的成本,保障了各类成员共享重建成果。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灾后重建已成为一种从国家层面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行动,政府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主导着这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全国性救援与重建项目。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共谋塑造着实践经济。具体而言,制度安排与关系承载的作用支配着重建户进行住房重建。或者说,市场结构规制了行动主体经济行为,而社会中个体的主体性反过来再次型塑了市场结构,生成了实践经济。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生活消费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现象,本文以对农村社区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为依据,将 农民的生活消费划分为表达性消费、娱乐性消费、时尚性消费、仪式性消费等类型,并依据农村生活消费的结构对 农民生活消费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其消费的符号性、竞争性、超前性以及消费的非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有效的日常生活实践形式,合作在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作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住房重建使得重建户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因震致贫”或“因震返贫”的潜在风险。在马口村重建操作过程中,通过互惠型邻里联动和组织化邻里联动等实践形式,灾区共同体内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和预期整合,突破了建房的人力资本短缺瓶颈,使得重建得以成为可能,并实现了“倒排工期”的制度化安排、缩减了重建成本,保证了社会各类成员共享重建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结构与具体情景的作用下,消费赊账经济行动是存在于当前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惯例。对箐口村日常生活中消费赊账现象的考察发现,在实践之中,地缘与情感因素的叠加使得坐商的赊账发生率高于行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赊账发生场所一般集中在商店,消费赊账的人群多为青壮年群体,赊账的表达则可分为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两种形式,赊账的内容与日常消费品有关,一次性赊账的数额最高一般在150元左右。以此可见,乡村经济场域中的消费赊账是一种生活型经济行动,是在"互惠"支配机制作用下的实践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与经济学中有关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不同,本文将进城创业者的经营行动置放于城镇市场经济中进行理解,认为经营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来自于社会建构。基于经济场域-经济行动视角分析发现,经营者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来自于经济场域的结构要求和行动者的个体诉求。在实践中,经营者理解的经营效益最大化原则和目标并非抽象的表达,而是基于对经济组织运作以及所处场域的认知形成的可操作化的具体行动方案。在市场制度规范、小农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等结构因素的影响下,处于经济场域中的经营者以“小步快跑”的形式追求具有合法性、稳定性的经济利益,并以此形成了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生意人文化与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