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情人民疾苦 ,指出“官逼民反”的实质 ;鞭挞宦官专制及其把持军权、干预朝政 ,玩皇帝于股掌之上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党同伐异 ,深刻反映朋党斗争的残酷性 ;反对强藩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 ,维护中央集权与国家的统一。李商隐政治诗深刻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 ,他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 ,我国唐代又一位杰出的政治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2.
3.
黄世中  马冰丽 《天府新论》1997,(5):96-96,F003
章培恒主编之《中国文学史》问世以来,读者反响强烈。见诸文字者,以赞扬为多;私下议论,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章著较以往各种文学通史为胜,其主要之点有三:一、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二、指出作家的气质、性格、心态与作品的同构对应关系;三、把文学的发展过程同人性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认识。以情动人:文学的根本特征。章著文学史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和突出了文学的抒情性质。指出“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作者首先在路情上被打动,否则便无以感动别人”。基于这种认…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5.
笔者与王映霞通讯与电话往来近二十年(1982-2000),并曾多次与王映霞交谈,存有王映霞致本人书简165封(1982-1994),以及许多第一手资料如访谈和照片等.对重新认识<毁家诗纪>,考证郁、王婚变的真相,郁达夫人格类型,以及对爱情婚姻的观念也进行了论析,力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以补现代文学史料之阙.  相似文献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士大夫在儒家思想的儒染、熏陶下所形成的价值观。但“修齐”仅是手段,“治平”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而在“治平”思想的背后,则隐藏着更加深刻的个人动机:“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李蛰《答耿司寇)}),即文士们对名禄富贵和光耀门媚的追求。当然,对于仁人志士来说,“治平”抱负和功名富贵两者也是统一的。但是,不管是先唐察举,还是唐以后的科举,真正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毕竟是极少数。唐代参加进士考试的士子,每年多达数千人(朝愈《论今年停选举状》),而录取名额仅三十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有一种理论:“诗的妙处在于猜测它的含义”.甚至认为“诗里必须有谜”。李商隐许多诗的含义极耐“猜测”,不仅有“谜”,而且似乎不止一个“谜底”。蓬山(蓬岛、蓬峦、蓬莱树等同一系列)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共出现七次,分别在六首诗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天题·相见时难》刘良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来是空言》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海上谣》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郑州献从叔舍人褒》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伏俨云旗。《一片》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七月二十八…  相似文献   
8.
(一)从蓝采和的《踏歌》说起“八仙”里有一个叫蓝采和,《续仙传》说他是唐宋逸土,常衣衫槛接,穿绿裤,系黑木腰带,一脚著靴,一脚跌足,夏天穿夹衣加絮,冬日则单衣卧大雪中,气出如蒸。蓝采和常手持大板拍,醉酒踏歌于市中乞索;乞得铜钱,便用绳子穿成长串,拖地踏歌而行。有时绳子断了,铜钱散落满地,他头也不回,或施予穷人,或倾于酒家,惟求一醉,表现出一种十足的“狂”态。《续仙传》说他“自号蓝采和”,可见还不是真实姓名。《全唐诗》小传称他“似狂非狂,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但只存录其《踏歌》一首。歌云:踏歌踏歌…  相似文献   
9.
笔者年来从事于商隐诗之会校、会注、会笺、会评工作,因感叹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者莫过于《锦瑟》了。汇总其评笺文字,或有助于对此诗及《无题》诸作的深入研究。 (一) 商隐逝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锦瑟》即系于是年,为逝前所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钗头凤》的纠纷聚讼,近年来有一些分歧,经考辨,本人认为陆游前室唐琬应为北宋名臣唐介曾孙女,其父为唐意而非唐闳,籍贯江陵而非山阴;陆、唐婚变原因为陆游进士被黜,陆母迁怒于唐琬而非婆媳不和。《钗头凤》非为陆游蜀中冶游之作,应是绍兴辛未岁三月与唐琬沈园重逢后之题壁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