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为阐明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斗争的目的以及它必定会走向胜利,就必须用农民所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以宗教玄想来凝聚和组织农民。除了宗教以外,农民没有更好的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都离不开宗教,宗教在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群众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的粮食来滋养的,所以,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必须使这些群众自身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凡是承认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农民战争,就必然承认其拜上帝会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农民起义队伍,加速和促成了起义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陈力  张永江 《兰州学刊》2006,1(10):43-4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3.
赵亮 《理论界》2006,(12):170-172
明朝末年,朝政腐朽不堪。在关外战场上,对后金(清)军作战鲜有胜绩,十数年间,大批明军将领降(后)金,其中出自东江军镇的将领群体地位较为独特,他们未引起人们过多关注,然而对于明清鼎革之际历史的走向,他们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代表人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投降因由及后果的阐释和分析,来透视东江将领们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认清明清易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一部晚清信史——读《恽毓鼎澄斋日记》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毓鼎澄斋日记》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种,作者恽毓鼎曾在清廷居官二十三载,是当时的皇帝近臣之一,举凡晚清历次重大事件,他均为重要的目击者甚或亲历者。本文主要以其自身视角对戊戌变法、己亥建储、庚子国变、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观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史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日记》称得上是一部晚清信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之一种,是17世纪晚期法国传教士李明在清朝传教的感言,也是西方传教士汉学著作中影响很大的一本著作。全书由十四封信件组成,对清代社会做了细致的描述,为解读清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缅两国的宗藩关系,是在长期的隔膜之后,经过战争与冲突方才建立,最终又在一个共同的敌人,即英国殖民者的压迫下而中断。双方在存续近百年的宗藩关系中,不仅有着诸多友好往来的记录,而且亦有互相影响,以及各自为民族振兴、自立图存所做的探索。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封建传统的宗藩关系,既不能够“以藩屏周”,抵挡住西力大潮的冲击;亦不能够“以大字小”,保护住周边属国不被殖民主义列强所吞并。  相似文献   
7.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的贡献作案例研究,分析新地学的兴起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育仁是一位杰出的维新志士。维新运动时期,他揭露时弊,纵论时政,言行并用,呼吁变法。他抨击官僚制度弊端,要求改革官制的思想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志士改革官制的主张颇为相似。其出使伦敦的经历、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危机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深厚的国学素养等因素促进了他政治思想的产生。他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主张西学中源、过度崇古尚古等。  相似文献   
9.
自司马迁《史记》之后,千百年来,“史表”作为纪传体史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裁体例不断发展、完善。《清史·史表》的修纂更应该汲取前人的成果,做到完整准确、简约无赘,使之既能作为全书之纲领,又能补记传之不足,眉目清晰,便于检索。因此,在纂修宗旨、体裁体例、选材界定、文字表达等各方面,都要从“史书”“史论”的思路,转化到传统“史表”的思路。科学准确地界定凡例和内容、设置体例和栏目,力求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董凌锋 《天府新论》2006,507(5):125-129
慈禧太后长期作为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与中国近代化历程关系密切,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虽然学界中也有肯定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积极贡献,但大多数研究结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毁多于誉。其实在近代化历程中慈禧太后所面临的影响近代化的阻力既有顽固派的阻挠,也有西方列强的干扰。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用汉族官员;派遣留学生及废除科举;清末政治改革。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也起到了一些消极阻碍作用:阻挠进行宪政改革,极力维护君王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进而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