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童萍 《天府新论》2007,(5):117-1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围绕着“什么是和谐文化,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个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关于和谐文化的内涵对和谐文化内涵的界定是研究和谐文化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观念,而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具体而艰难的探索活动。文化自觉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文化自觉只有通过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表现出来,它使得如何判定主体地位、明晰主体角色、明确主体诉求就成为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实践是文化自觉的基础、动力和目的,人们只有科学选择实践方式,掌握实践武器,注重实践艺术,以积极主动的实践精神面对世界,才能开启文化自觉之门。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5,(4):32-38
贝克莱主义是康德在其第一批判中主要的驳斥对象之一。然而,就两种学说的真实关系而言,某些研究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在某些方面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固然与贝克莱的学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更重要的是对贝克莱主义的深层驳斥。与此相关,"物自身"的概念是否构成反驳贝克莱主义的一个有力手段,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是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之一。青年马克思用资产阶级抽象的正义原则批判社会。而成熟的马克思认为,正义观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被经济基础决定并维护它。因此,对社会物质结构的科学认识是与正义问题内在联系的,不能从抽象的正义原则出发要求改变现实,而是要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找到实行正义的现实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这一原则,既不能忽视社会的正义问题,也不能走向道德主义。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典哲学和古代审美意识发展的内在逻辑看,王夫之的美学理论就其立论的目的而言是保守的,就其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言是反历史的,就其结局而言则标志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没落。  相似文献   
6.
袁吉富 《学术界》2002,(2):230-236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仅仅从其原初涵义上把握是不够的 ,应该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高度来予以把握。可以说 ,这一命题的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 ,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 ,我们却不能从该命题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不加限制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是以自在自然为前提的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直观"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术语。康德明确说过,概念与直观相互结合才能形成知识的对象。然而,围绕"直观"这一概念却产生了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应从两个主要意义上理解这一概念,即"作为意向活动的直观"与"作为这种活动结果的直观"。同时,本文指出,必须重视康德所提出的独特的"形式直观"概念。借助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康德的先验论证才能够建立起来,而且它的结论也才具有更大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启蒙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入手,阐释了启蒙初期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哲学家对于"理性"的相关理解,并通过分析后来的哲学家如伏尔秦、黑格尔等人对这一核心概念的接受与改造,试图以前后的对比,指出这段思想史内部所发生的概念的扭曲及其所造成的对于人类社会的实质性影响。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浪漫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初期)并未客观地接受启蒙初期以康德为代表的对于"启蒙"的内涵与目的的理解,而是以其各自的时代精神追求着被其"重构"了的"启蒙"的理想,同时,在二者之间,又有颇多的理论承继的关系。最终,"启蒙"成为一种表面性的"行动",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