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留孙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京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即作为天师代表留在大都.不久,张留孙因祈祷、治病有功,获得了世祖的宠信,被敕封为"玄教宗师",从而成为一位开宗立派的著名道教人物.玄教宗师在元代共传承了5代.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张留孙和其弟子所创立的东岳庙,至今仍是北京地区的重要道教宫观.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7,3(4):20-2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宗教教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有一致性。建立理想社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念;公平公正,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社会基石;诚信友爱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信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凸显,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些社会问题?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从保存至今的一些档案资料不难找到答案.美国社会学家步济时所写的"作为一个社会服务基地的北京"一文,是了解民国初期北京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于洪  于希贤 《学术探索》2012,(5):136-138
发掘赵藩亲笔手书真迹是研究赵藩的基础工作。新近发现白族诗人、中华文化巨人赵藩创作并手书的《碧峣普贤寺杨毛二贤祠记》真迹。这是我们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整理赵藩遗著中的一点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客家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等问题均成为研究对象.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基督教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究,却未能引起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应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丽江古城的魅力是由古城的"道",所反映的"器",以及"道"与"器"的关系变化所决定的.换言之,丽江古城物质文化实体是在不同时期所反映出同时代的纳西族精神文化,二者相互作用,贯穿始终,二者的共同点可归结为"和而不同".这构成了丽江古城特有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国西南边陲以至世界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相似文献   
8.
北京寺庙观堂是宗教现实化、物质化的载体,间接地反映了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因此,北京寺庙观堂为人们考察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提供了客观的脉络与历史轨迹.北京寺庙观堂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宗教政策的窗口、中外友好交流的中心、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和北京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等4个方面.北京寺庙观堂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应该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为首都北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佛教从东晋十六国时传入北京地区,不断向广大的下层民众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佛教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一些佛教的节日或纪念日,逐渐越出了佛教寺庙的神圣围墙,悄然走进北京民众世俗生活,与本土的民俗及传统节日水乳交融,成为民间积久成习的岁时风俗.通过对一些广为北京地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和庙会的寻根溯源,可以透视出佛教对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自身本土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伊斯兰教何时形成,虽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却一致认为北京自元代以来就已经是全国伊斯兰教的中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观察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窗口了。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文化。伊斯兰教在北京地区传播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伊斯兰与清真寺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伊斯兰教既是一种信仰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