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宗教管理的政策性文献。运用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宗教管理的政策策略,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宗教治理方略的变迁,经历了从政策性管理到法制化管理,再逐步转向法治化治理的演进路径。新中国宗教管理的策略与方式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执政党宗教治理理念与方略的演进路径,与国家治理理念和战略的转变一脉相承,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北魏道士寇谦之的新道教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道士寇谦之是新道教的倡行者,是民间道教转化为官方道教的重要人物。寇谦之的著述及《老君音诵诫经》所反映的思想,说明寇谦之秉承早期正一道教诫,新道教以维护张陵教法为特点。寇谦之汲取儒释思想于新科之中,其改革为道教成为国家宗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家 (教 )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 ,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 ,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师道徒发展天师道哲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析了此时期天师道领袖人物的心性思想 ,并指出它们的儒释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道教文化蕴涵的许多合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普遍地生活在身心苦恼之中,如何通过养生求得身心健康为人们所普遍关注.文章认为现代人的生命受到了三重污染:第一重是精神环境的污染;第二重是物质环境的污染;第三重是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三重污染下人们迷失了传统养生学中的圣贤传统,背离了反求诸己的心性方向,而外求物质条件作为养生之本.针对这一现实,禅宗明心见性的智慧追求为现代人的养生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道教推崇之得道的神仙。道教历来崇信黄帝,道教的黄帝信仰体现在神仙传纪、斋醮法术、五方五帝观念、丹道医学的神学内涵中,这充分显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国远古时代的黄帝被推崇为道家之宗、三洞神仙之第一,旨在显示道教法脉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演述中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活袍,认为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和活袍是演述得以完成的关键要素,仪式中的一系列事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90-192
道教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视"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变化之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相互牵制、相互平衡。道教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核心是"无为"。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思想理念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道教哲学思想的辩证法、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和无为而治等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演述中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活袍,认为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和活袍是演述得以完成的关键要素,仪式中的一系列事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赵   《社会科学研究》2012,(5):170-17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学说,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其内容主要指天道与人道、天为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形成了具有天人同源、天人同气、天人合化、天人同心、天人合同、天人和合、天人同乐等一系列天人合一关系的理想和愿望,从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趋向上表达了追求生态文明和生态自然的美好目标,对于树立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