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99篇
社会学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亢世勇 《齐鲁学刊》2015,(2):149-153
当前,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成为我们社会的新理念,也是国家语委在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报刊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刊语言常见的偏误主要有语法、语义、语用、文字、常识等几个类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偏误的成因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心理、教育、媒体自身、新技术应用、监管等几个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要求,应该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学习以普遍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伟萍 《唐都学刊》2007,23(1):48-51
少女光洁的肌肤、纯洁的心灵和母性的温情是孤儿川端的“救世主”,在感官与纯洁、母性与少女之间川端作品中出现了美女与佛的结合,进而形成了其文学中感官因圣洁而得到净化的“好色”情调。因此,从内在的形成原因来看,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是其诗化了的孤儿的缺失体验。  相似文献   
4.
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研究轨迹,对韩中两国的学术界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韩国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中国当代文学及港台文学研究方面较落后,研究对象集中。21世纪的研究倾 向是: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多起来,并脱离中国研究的既定道路,韩中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訏爱情小说中有一种崇尚描写超越凡俗的性灵之爱的净化倾向,这与他青少年时代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历大有关系.这种倾向贯穿于徐訏小说创作的始终,是徐訏小说中独具个性的爱情描写的特征,也是使徐訏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世界意识是一种开放意识,即放眼全世界,以世界先进的文化潮流为主体、为本位,来审视和推进中国的文化与文学革新运动,把中国的文化和文学革新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一文化和文学革新意识的飞跃,对于中国几千年自恃的“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无疑是一个根本性的冲击。在这种开放意识的驱动下,中国文学终于从清末民初的初步开放走向“五四”时期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之间存在着某些人物、故事情节和意象反复出现所形成的自涉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呈现为后文本对前文本的增补或改写,因而具有小说叙事学的功能和价值。在其不同的小说文本中,"莫言"作为叙述者的现身说法或后文本对前文本的提及、重述,在某种程度上又构成了小说的元叙事特征。这种互文性还具有文本间的对话性质,产生的是不确定性与增殖性的意义。自涉互文性凸显了莫言早年以饥饿、孤独、屈辱、恐惧为核心的苦难记忆与生活经验对其"高密东北乡"文学(小说)王国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至80年代,文学研究进入"理论的时代",此时的文学理论为克服印象式批评的弊端,主动向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借鉴概念范畴、论证逻辑、思维方法和视域框架。文学理论的这种科学化努力一方面使其"理论"品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却使其"文学"色彩迅速淡化,文学理论汇入文化理论洪流的同时也显现出"非文学化"的倾向。然而,文学理论毕竟难以成为严密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眼中具有"寓言"特质,这恰从另一面显示了文学理论的叙事特性。而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将会使文学理论的诸多不可替代的品质得以显现:它的"体验式观察"和"见证式记录"特征,它的建立在"狩猎模式"基础上的、面向未知世界的思维探险,它的因理论的"狡诈"而呈现出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假定性,皆因自身叙事性的强化而彰显。  相似文献   
10.
王萌  冷川 《东岳论丛》2012,33(4):118-120
宋潇凌是山东近年来崛起的一位极有个性的青年女作家.其中她最重要的女性小说,语言风格温婉细腻,又充满着对世事洞彻的反讽;既能深入到女性独特的心理空间,又不失清醒的现实感.“辛辣”一词或许是对宋潇凌小说风格最好的概括,几乎在其所有的重要作品中都弥漫着这种美学意味.这种内涵暧昧的风格至少包含了两层寓意——诱惑与嘲讽,而集世俗感与语言纯净度于一身的意象的营造更是其语言深层次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