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有重要作用。图像中巨手压抑大山,意在对山神既崇又压,软硬兼施;下图代替巨手的牙璋插在山坡处,也发挥压的功能,并非祭祀之意。而象牙的巫术功能,是企图使洪水淹没区干涸。牙璋和象牙,分别是弓鱼族巫师镇山和镇水的法器。三星堆有圈手铜人,金沙遗址、宝鸡茹家庄也有。根据这一手势特征及其他线索推测,殷商中晚期三星堆蜀人开始往成都迁移,以金沙为都城;在西周时被封为伯,向渭河南岸迁徙。  相似文献   
3.
据彝文典籍史料《彝族源流》、《彝族人类起源》和《彝族人类历史》等中的记载,远古彝族有哎、哺、宜、舍、尼、能、实勺、咪、吐、楚、那、濮、罗、果等十四大支系部落。尼与能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对女祖魂的崇拜,也具有"天、母、女"的含义。若干世纪以后,以虎为图腾,又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罗(虎)氏部落,罗(虎)部等氏支又从尼部族中分了几支出来,以"罗"为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三峡巴人故地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虎龙形雕塑、雕刻,也随处可见。根据许多彝汉文献中的记载与考古发掘资料,笔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史前渊源也就是后来的彝族先民的祭祀文化渊源的足迹,"三星堆"文化的延续也就是当今彝民族祭祀文化的风俗遗存。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开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为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例证 ,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堵与疏     
张力 《四川省情》2007,(6):47-47
两千年前古成都平原频频遭受到洪水侵袭,每年夏天,上游的岷江之水泛滥于整个平原,先民苦不堪言。据现在考古考证,可能正是由于岷江水系的泛滥成灾,古蜀文明中心在平原中不断迁徙,从广汉的三星堆迁到成都的金沙,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1):29-34
薄荷片推荐:金沙遗址是商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古蜀国都城的废墟金沙遗址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遗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艺精美的金玉印饰品和翡翠饰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龟壳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态独特,举世无双该遗址文化与近邻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一脉相承,前后衔接,是中国考古史上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文明是我国长江文明最重要的部分.数千年前远古中华先民向南迁徙,在三星堆生息长达2000余年,同时继续向南开辟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国际通道.三星堆文明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播,与丝绸之路各民族互相滋养,随着这条道路的国际范围日益展开,滋养愈来愈丰富,风格越发多彩,从三星堆的出土物来看,应是受到南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纵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出土的诸多青铜面具,均是人面"纵目".这种"纵目人",是寻找古蜀国踪迹的重要依据.分析及比较学术界的诸多观点,并结合大量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三星堆纵目人青铜像"属古蜀国氐人,其遗族可能是至今生活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县及甘肃文县的白马氐人.他们在语言、服饰、舞蹈、婚俗等方面与藏人迥异,而同古文献记载的氐人的习俗相同.另外,白马氐人的面目特征和白马人祖传的"曹盖舞"三目神面具都与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纵目特征非常相似.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古蜀国的蚕丛、柏灌、鱼凫是氐人部落中的一支--白马氐的先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几乎找不出比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更加神秘、更加“超自然”和更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了。三星堆和兵马俑,就是中国考古在国际上的两个代表性符号。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文化的美隐含在宗教和神话的古史系统之中,它是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的.其内含有三点①尚美的意识源于拯救,信仰是一种拯救.在信仰的层面上,通过巫术与神秘经验的意象化,使人达到美善与力的统一.②当先民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宗教的观念转化为形象时,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审美意识,表现为偶像再造的过程中,由自发状态转为规定了某些自身特质的审美形态.③偶像与现实人物的"视象双关"由于迷狂作用而在形式结构上呈现为"尽量减少"的趋势,在体积感和深度感很强的青铜器上,人的感性特征转瞬即逝,不断简化,"形"与"力"的抽象过程表现出美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