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32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33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936篇
社会学   309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成艾  黄旭东  陈俭 《东岳论丛》2019,40(11):150-161
为充分彰显中国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应科学借鉴德国职业农民十分重视发展内涵与成长轨迹的重合、发展质量与人文环境的交融等成功做法,努力吸取德国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愿景谋划不深、专业化发展进程持续乏人等失败教训,从强化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之顶层设计、优化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之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来提升中国职业农民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十分快速,各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各地纷纷成立并投入到使用中。但是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还不够成熟的环境中,内地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少服务领域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本文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为切入点,反思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界限在哪里,哪些服务领域内引进社会工作才能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的健康发展,体现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真正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李本勋 《社区》2002,(23):49-50
五勤入脑一是勤学习。要根据改革和发展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学习社区理论,学习别人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总结和借鉴别人的教训,更是一个人的才能和领导艺术的体现。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领导方法自觉地由“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在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形势下,作为较高层次劳动者培养机构的高等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的应对—即办学方向的决定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顺应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需求,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教育上。  相似文献   
6.
专业社工时代到来,如何运用社工理念使民政工作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是所有民政人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本刊特约请全国部分省市区民政厅(局)长来做客,结合当地的实际谈谈未来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有着“区位”、“领域”、“主体”、“行动”和“结果”方面的生成逻辑,它是由表露于外的话语构件和隐含于内的话语构件有机构成的。在科学发展统领下,“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是:优化科研团队,塑造主体依据;规范学术用语,避免话语歧义;强化学术伦理,杜绝粗制滥造;开放学科边界,加强国际交流;遵循逻辑规律,实现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业化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此模式可采取多元化筹集资金,完善运作机制,建立服务体系,落实优惠政策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非专业化"存在,既影响了此项工作的科学性,也使从业者的角色定位十分为难.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在正确导向和体制下的合理存在,然后是从业者主体意识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在实践中强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化教育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教育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如何在“教师专业化”框架中获得发展,是优化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高等数学课程编制应当坚持以知识性、探究性和延展性为特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