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2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840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208篇
人才学   18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1941篇
理论方法论   401篇
综合类   3762篇
社会学   590篇
统计学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现实的演化使"世界国家终将实现"这一终极论断遭受重大挑战。该文试图借助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等概念来讨论世界国家无法形成,认为认同的形成机制是有限的互动,在微观层面上限制了世界范围内集体认同的形成;情感因素带来的群际内偏私、群际间积极区分和外群体偏见,则在宏观层面上限制了集体身份的边界,世界范围的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的无法建立使世界国家无法形成。从现实意义来看,一种相信西方自由主义能够产生世界性国家的幻想得以被击碎;从理论意义来看,该文重新理解了集体认同的形成机制,重新界定了集体身份的内涵与边界,并将社会心理学的成果引入集体身份效用范围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政务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营销传播主体.在社会化媒体的语境中,以藏族少年丁真的网络走红为例,分析了政府、媒体与公众围绕该热点事件呈现出的多重互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媒体相互配合,线上线下联动传播;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政务号协同传播;同时,政府和媒体共同构筑了公众参与的话语空间,在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短视频平台上形成了一种共创、共享的对话机制和传播策略.除此之外,基层政府在利用政务短视频进行营销传播时,还需要进行在地化的表达,维持常态化的运营.  相似文献   
4.
围绕农户主体,引入心理契约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多元互动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共建意愿的影响机理.以湖北省张港镇、孝昌县及武汉市五个"一村一品"重点建设村落的35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级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多元互动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共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互动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共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在多元互动和农户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共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对调动农户积极性、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并非直接相关,可以从有序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分析公民参与及其治理效能的关系.为提升治理效能,以程序性规则为核心的制度设计能更为充分地保障公民有序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序合作.基于全过程民主、程序性权利和共同体秩序等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维度考量,再以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民参与为例,从公开公示机制、意见表达机制、回应吸纳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构建公民全过程参与制度,并探索公民参与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内化、方法创新与技术转型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王正绪 《学术月刊》2022,(3):110-123
政治实践的基本目标是获得某种政治秩序。实现免于战争、暴力、饥荒、匪盗等,就获得了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此基础上,政治共同体追求一种繁荣的政治秩序。政治秩序的实现需要在价值、认知、组织、技术四个层次上构建出合理和有效的制度,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道统、政道、制度体系、制度性技术。比较政治学和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等研究应当进一步摒弃西方冷战政治学塑造的“民主—专制”的政体比较的范式,将政治学研究的本体提到更高的抽象层次,即政治秩序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范畴客观性的先验演绎最终完成于后演绎的“原理分析论”经验类比部分。经验第二类比关于因果性的证成有赖于主观时间秩序与客观时间秩序之间的有效区分。对客观性的传统解读有两种:客观实在性和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但传统解读没有成功处理“客观性”的二难,以至无法令康德对范畴运用规则及其界限的说明同时抵御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普遍怀疑论的攻击。时间秩序客观性的新解,即以别种表象方式的可能性为前提的跨主体视角下的客观实在性,可以消解传统解读的二难。承认这样一种客观实在并不与康德哲学的批判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机构优化、集成创新、跨界融合等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经验及创新性做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文章立足"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价值构建,从多层面进行思考.在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上,文章认为既要构建圈层,又要重构场景;既要技术驱动,又要创新话语;既要动态管理,又要有机制和政策保障,从而多维度、多角度联动构建,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相似文献   
10.
数字监管能力是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亟需考虑的重要议题,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层面。数字监管能力是以信息为核心,通过信息引导监管空间各主体之间的多元互动,赋能政府、市场和社会,实现预防性、精准性以及适应性治理的能力。我国市场监管领域的数字监管能力建设已基本实现从工具信息化到业务协同化的转型,目前正在数字赋能的多元共治探索过程中。未来需要继续完善信息聚合和信息互动两大数字赋能路径,着力提升社会共治水平,推动数字监管能力全方位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