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46篇
丛书文集   1403篇
理论方法论   170篇
综合类   2830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外儿童文学充满了“动物”色彩,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为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题材。通过论述动物文学与儿童文学交错重叠的关系,回顾了儿童动物文学的兴起,并从政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动力,综述我国儿童动物文学及其翻译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挖掘其研究意义,肯定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旨在为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应该站在"创新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文艺学批评"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文艺学批评"以"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和"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检讨和疏理既有的"文艺学成果",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美其所美,丑其所丑",使目前已经常态化了的"学术霸权""学术表演""学术谋利""学术复制""学术滥造"得以抑制,让"学术创新"之花得以盛开。  相似文献   
3.
人物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形象塑造不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属性及其基本功能决定其人物形象是召唤并引领儿童读者展开审美体验的关键精神力量,大量经典儿童文学呈现出这样的文学规律。总结我国百年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变迁及发展发现,形象塑造的美学症结依然在于解决成人社会观念中的“儿童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卢衍鹏 《东岳论丛》2019,40(11):32-37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指明了艺术批评的生产属性,这是艺术批评生产属性的逻辑起点。沿着马克思的思路,西方艺术批评生产理论史涵盖了艺术技巧、艺术生产过程、艺术生产方式、艺术生产关系等艺术批评的各个环节。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要以马克思生产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艺术生产经验,解决学科本位问题,把握艺术批评的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创新艺术批评的阐释模式和话语系统,增强艺术批评实践性和生产性,形成开放、独立的艺术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评性、丧失批评性的批评泾渭分明,亦为好批评与伪批评、精品批评与低劣批评、高雅批评与庸俗批评的试金石,更是批评与捧评、棒评、恶评、误评、炫评、酷评、滥评的分水岭。批评作为“诤友”而着眼于“症候”批评,正是批评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亦是批评精神之所在,更是“批评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面临着范式的转型,审美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沦为多元批评标准之一元.这当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的样式发生改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的兴起与审美批评逐渐式微是相伴而生的.审美批评往往被作为抵抗批评退化的武器.在审美泛化的背景下,审美话语和审美批评常常被溶解到其他批评话语之中.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诚挚的作家,他们一手搞创作,一手作批评,努力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8.
书写校园生活是儿童小说中的重要题材。校园空间浓缩了儿童生命形态,能够集中表现儿童的生活现状、情感困惑与生存真实。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儿童校园小说创作不断延伸题材意蕴的界域,这不仅表现在创作形式和表达手法的改变,还体现在对儿童主体的内化追寻。与建国期儿童小说所呈现的二元对立价值观不同,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校园小说创作在价值认同方面呈现出丰富性,而商品化时代也带来了儿童校园小说审美追求的新质。客观而言,儿童校园小说与儿童读者的情感交流依然缺乏打破壁垒的真实,在面对童年生存问题时的价值判断忽略了儿童的声音,在走进儿童阅读审美空间时缺乏恰当的满足。作家也许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儿童的思维模式中,但通过对"儿童本位"的坚守,成人与儿童仍可以实现精神世界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10.
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的话语传播已成为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研究者对医疗行业话语的新媒体体裁和话语传播关注不足,且缺乏从CGA视角对医疗科普话语的探究和思考。文章以72篇医院微信公众号科普推文为语料,在批评体裁分析(Critical Genre Analysis,以下简称“CGA”)理论框架下,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多维度、多视角考察医学科普语篇的体裁话步结构和话语传播策略,旨在透视医疗行业实践和行业文化,以期为新媒体话语传播和医疗行业交际话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