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燕 《老年人》2014,(11):39-40
正信仰,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财富。佛教,作为宗教信仰的一种,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明灯。它是一种强调让人内省、正视内心的信仰。千百年来,佛法渡的不是"命",而是"心"。在中国,山不在高,也不在名,然有"寺"则灵。霜华山,就因为深山中藏着一座石霜寺,整座小山也灵动起来。从湖南省浏阳市市区出发,南行70里就是霜华山,又名石霜山。山脚下,一条小溪从山上蜿蜒而来。霜华山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和最著名的诗人。苏诗最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点,它对宋诗和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的早期诗歌创作,是指他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赴大理寺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厅公事任以前的诗作。这是苏轼二十六岁前的  相似文献   
3.
南行记》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切近鲁迅所说"中国新青年",同时也最切近世界性的浮士德精神的人物。"我"在《山峡中》中的经历,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浮士德冒险"故事。小说全面展示了作为现代人的"我"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造就自己行动的哲学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种永远向着未来展开的现代性伦理。  相似文献   
4.
任职凤翔府签判时期,是苏轼诗歌创作历程中的重要驿站。这一时期,他对各体诗歌皆有尝试,尤以五七言古诗和七律成就较高,叙事、记游、题咏、抒怀是其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从艺术成就看,比喻乃至博喻手法的运用、构思上的翻旧出新、以文为诗等,都显得比较圆润成熟,恣肆纵横、舒卷自如的艺术风格也基本形成。凤翔诗作的创作实践表明此一时期苏轼诗歌创作已较为成熟,确立了苏诗的基调。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的心态和眼界的开放阔大,以及创作经验的日臻丰富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对其中的英国形象稍作概括,并分析作家即形象塑造者的自身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英国形象作为他者存在的社会现实基础是异国形象得以塑造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苏轼、苏辙第二次共同赴京。苏轼在此次途中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包含着诗人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模糊思考与探索。这一哲学思考成为苏轼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它起源于这一时期,成熟于黄州《赤壁赋》,而《赤壁赋》之后苏轼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一哲学思想的发轫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南行集》苏轼诗歌的江水意象中。在此次进京途中,苏轼与江水意象二者之间实现了双重推进。  相似文献   
7.
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而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这在学术界几乎没有分歧,笔者也无异议。但学术界还普遍认为,苏轼对儒、释、道的态度,前后期各不相同:前期(指贬官黄州以前)主异,认为儒与释、道是对立的;后期(从贬官黄州到去世)主同,融合儒、释、道。这一观点,南宋江应辰就已提出:“东坡初年力辟禅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是文学活动的工具载体。文学创作者总是寻求以颇富文学魅力和修辞特色的文学语言来支撑其独特的文学话语方式。艾芜笔下的文学语言平实清新、朴素自然,感受到浓浓地方味的同时可发觉到不少语言变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南行记>是艾芜一生创作中最有特点、最有影响、成就最高的作品.他的独创性在于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带有作家的传记性手法.塑造了一种具有粗犷的野性性格的下层人物的典型,具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原始的正义感同情心,为有良知的人塑造了一个"伊甸园",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筱膺艺格     
《诗序》有"诗言志"云云,非惟诗文舞蹈,推及绘事,亦为的论。鸟迹铺陈以就文藻,五色错杂以生图画,五音调谐克成乐章,此皆心志之表征,艺术之别途也。文藻、乐章、画图,志之表也,鸟虫、宫商、笔墨,表之形也。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器由道生,道因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