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 2 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 ,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 ,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近代史进程基本线索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收获。这一探讨历经曲折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论证了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正确观点;50年代对近代史分期进行了热烈的争鸣,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同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察近代社会进程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学者们从新颖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有许多新的创获,胡绳、李时岳、陈旭麓、刘大年的主张尤有代表性,集广大近代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出"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总结这一探索历程有深刻的意义,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二者相结合,坚持从掌握充分的史料来科学地分析问题,这同死搬教条的做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理论问题最终圆满解决,是近代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唯物史观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逻辑依归。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们常常把国体和政体看成是一个紧密的联结体,其实,国体和政体是经常分离的,政体和社会形态也是经常分离的.民主政体可以和奴隶社会、中世纪的城市、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专制体制也完全可以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个别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个别时期结合起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国体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政体上存在着封建主义,我们还面临着反封建的重要任务.为了顺应反对封建主义残余这一任务,为了更有操作性,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目标.他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指明了可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 ,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 ,而且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局对孙中山的外交方略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动态的,具有日渐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孙中山一直以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为主要目的,为了夺权,纠缠于种族立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用主义外交导致了孙中山的多次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逐渐克服自己外交方略内在的矛盾──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与出让国权的矛盾,抛弃了实用主义外交,并向彻底反帝爱国外交转变。孙中山外交方略的特色及其内在矛盾的不断克服,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性:软弱性、革命性,也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7.
戴铁珊 《老年人》2007,(7):35-35
1907年,杜修经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在老家国太桥镇读过约十年私塾。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4月,杜修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郭亮、陈佑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是近代中国人民检验一切文化的试金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各种"主义"与"思潮"纷纷涌现。面对形形色色的"主义"与"思潮",中国人民该怎样进行文化选择?根据文化的优势扩散原理,越是先进的文化越容易被人们优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高势位"是其在中国得到传播的根本原因。其在中国的早期播扬经历了从"一鳞半爪"到"树根立魂"的过程,它符合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具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因子。而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读者———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实现了"视界融合",而且达到了"文本意义上的创生",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仍然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