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95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557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础上,习近平的妇女事业发展观结合中国实践,吸收借鉴中华传统妇女观及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妇女思想而形成。习近平将妇女权益作为核心思想和精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并在推动妇女工作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基本原则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之路,以期达到全面发展,共建美好世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的妇女事业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妇女理论体系,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需把它放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加以审视,了解科学发展观对世界发展理论的贡献,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伦理学的产生和跳跃可以清晰地梳理为"生根与发芽"这两个阶段,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为发展伦理学创造了交错纵横的"根",而真正使它"发芽成长"的则是当代哲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本文从时间角度入手,清晰地梳理了发展伦理学的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些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绿色发展观即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观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顺应了时代主流,彰显了发展主题,坚持了习近平保护自然的一贯主张,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贯穿着制度建设主线,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坚守着美丽中国主旨,其实施有赖于政府主导。从不同方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变迁进程中农业生产主体女性化特征表现明显。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发展因遇到新问题而陷入困境。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理论为分析农村妇女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依据该理论,农村妇女发展的困境本质上是可行能力贫困,解决农村妇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其可行能力。农村妇女在获取资源与机会方面的障碍,实质上是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等工具性自由的缺失或削弱。从这些方面出发,改善农村妇女的可行能力,是公共决策恰当回应农村妇女发展问题并实施政策调适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内出现一些质疑、否定我国现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文章,其所依据的是质疑或否定民族平等的公民平等观、民族注定要消亡的发展观以及崇尚民族国家的国家观等似乎“不言自明”的原理.但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各国历史和实践,还是当代众多科技和人文理论成果,都已经证明而且仍在证明,传统的简单、绝对化的平等观正在让位于包容性平等观;以旨在同质性为根本的未来发展观,逐渐为欣赏多样性的共生发展观所取代;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国家观,不仅早已被国家宪法所不容,更为当代主流历史进程所唾弃.尽管我们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调整,但包容性平等观、共生发展观和多民族国家观理应成为当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理应贯穿于相关研究和实践之中,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等重要论断,强调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必须抓住和把握好机遇;强调在发展中要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体现了邓小平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无疑为重庆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大建设的机遇,在继承、弘扬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坚持经济、文化并行发展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