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决定的。在居民的总收入中,劳动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资本收入由按资分配决定,按资分配的存在使资本所有者有动力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下岗和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由按企业家才能分配决定,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企业家有动力更多更有效地组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其他分配方式作用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即社会主义时期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时期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的理论渊源,对分配制度改革具有方向性指导意义,同时应以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对待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要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各尽所能是人类追求的最佳发展状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基本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60年中,前30年主要运用计划经济方式促进各尽所能,后30年主要运用市场经济方式促进各尽所能,未来30年将通过不断创新市场经济体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荣 《天府新论》2005,(6):18-20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人各尽所能,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使人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6.
胡凯艳 《决策探索》2009,(16):18-19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具有多面性,应从多视角加以研究界定。俞可平认为,从现代民主治理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性的、宽容的、善治的、有序的《即法治的)、公平的、诚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郑杭生认为,从理论上说,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福利企业的现实优势 福利企业(以下简称“福企”),为残疾人而兴办,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一是“福企”的广泛兴办,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二是政府照顾、扶持、帮助残疾人的一条有效途径;三是能让残疾人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身体现价值。而且“福企”大都办在本乡本土,就业地域近,对残疾人很方便;另外“福企”大都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工种和危险性岗位,相对比较平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