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秀艳 《东方论坛》2021,(6):93-10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部敦煌、吐鲁番出土了大量魏晋至元明时期的文献,其中就有我国古代重要辞书《尔雅》.目前敦煌发现的雅书研究论文已有数篇,而对吐鲁番出土的雅书研究成果较少,对出土雅学文献的研究也是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此,目前藏于日本的3351号、8095号《尔雅》残片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对其发掘、收藏、出土地、书写时代、体式、用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尔雅》和雅学出土文献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和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2.
3.
黎珂  王睦  李肖  德金  佟湃  陈晓程 《西域研究》2015,(2):48-62,141,144,139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外传播时期。运用服装设计的相关方式方法,我们对两条裤子的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裤子由三块独立的织片制成,其中两片近长方形,分别做成左右两条裤腿,长度从腰部直至脚踝;第三片做成裤裆,连接左右裤腿。裤子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剪裁这一环节,因为所需裤料的特定尺寸已在织机上定制完成。三块织片所用织线与最后缝制时所用缝线在颜色和质地上一致,说明织工和裁缝或为同一人或为配合默契的两个人。整条裤子裆部宽大、裤腿修身,看上去很像现代马裤的前身。结合墓中同时出土的随葬马具和兵器,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分腿式下装的出现是与骑马盛行、战争频仍和大规模迁徙紧密相关的这一假设。裤子成为人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所需物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在作媒介,因此,文化交流与语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吐鲁番方言中借入了不少汉语词,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汉语的借入、影响及其渗透。  相似文献   
5.
元代汉文文献及历代西域文献所记Turpan(吐鲁番)一名的语源、语义可追溯到西域伊斯兰化之前的历史时期。Turpan(吐鲁番)在语源上属于印欧语系的西域古代地名,在语音上与"敦煌"及敦煌粟特语文书中出现的地名δrw"n有着对应关系,在语义上,与"高昌"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代留居中国的九姓胡人身份分为著籍者、非著籍者、"投化胡家"和"胡客"四大类。著籍者被视为"归朝"者;非著籍者被称为"兴生胡"("兴胡")"客胡";"投化胡家"应是在唐朝定居并在某地登记、著籍不满10年的中亚胡人;以贡使或质子身份来华的九姓胡人被称作"胡客"。对于这四类九姓胡,唐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旅游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因污染、不当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产生了环境破坏,生态、人文景观弱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而制约了吐鲁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吐鲁番旅游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和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吐鲁番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建设有机整合,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促进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吐鲁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8世纪后期,世为游牧民的回鹘人接受了摩尼教。9世纪迁徙到塔里木盆地之后,他们依然是摩尼教的狂热崇信者。不过在10世纪11世纪之交,回鹘君主放弃对摩尼教的支持,转而皈依在塔里木盆地据有主流地位的佛教。高昌故城α寺院对回鹘摩尼教的命运具有象征性的意义。那里曾经是一座繁盛无比的摩尼大寺,但随着983年回鹘君主开始对这座摩尼寺展开迫害,最终在1008年将之改建为一座佛寺。目前尚待研究的是摩尼教徒如何转化为佛教徒的过程,这也是我们探讨的主题所在。出土于昔日的α寺院遗址的古回鹘语写本*U 9271,记录了摩尼教与佛教并立时期回鹘高昌国的信仰状况,其中神职人员的员数和捐施品数量的多寡,业已显示摩尼教在衰落而佛教恰在欣欣向荣之际。不过,文书也体现出当时两大教团仍然由同一官方功德主或平信徒集团资助,在α寺两教和平共处,既有竞力角逐、彼此压制,也有融合之势。   相似文献   
9.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线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唯有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丝路人文环境长治久安。本文首次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深入分析一千余年来丝绸之路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危害(特别是风灾、虫灾、雪灾、旱灾、水灾、暑灾、寒灾、匪灾八类),以及丝绸沿线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以期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友好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一带一路"的一方平安;(三)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应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第一时间保障"一带一路"的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止荒漠扩大化;(六)平等互利,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