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13):45-45
在史料中,正式出现关于酿酒记载的是一篇关于讲兴亡的材料。《战国策·魏策二》记载了一次战国期间诸侯的盟会,事情发生在当时的魏惠王时期。据《史记》说:“十五年,鲁、卫、宋、郑君来朝。”由此,此次盟会当在公元前三五六年。鲁惠王设酒招待四国诸侯,当时正是战国之中期。《战国策》说: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帝择言曰:“昔者,帝女令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干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也’。”这里说的魏婴即魏惠王,鲁君应是鲁共公。当时魏是一个屡被各国诸侯攻打的国家,而魏惠王又是一个耽于酒色的人,所以鲁共公借饮酒的机会向他讲了大禹对酒的态度,他说帝女曾命仪狄做酒进献给禹。  相似文献   
2.
《理水》是鲁迅在后期所写的一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与其不同的是,鲁迅笔下的大禹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禹的前后期有了不同,前期的大禹有着实干家的精神,吃苦耐劳,而后期开始学会享受权力的快乐。这根本上是权力的影响带给他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大禹和中华传统文化之形成关系密切。大禹治水是“救灾建国”理论的第一次明确的政治实践,其目的是寻找粮食以解决生存危机。在“灾民恐惧”之下,救灾英雄由此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宰者,其逻辑是强权执政和恩人执政。二者合谋必然导致的楷模型政治成为我国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楷模政治是一种历史的幻象,其本质是一种超人专制,而大禹是这种政治文化最早的历史偶像之一,对大禹的新解读是文化现代转换路径实现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董勇 《四川统计》2011,(7):62-63
一道清流从大禹王景区的大禹像处缓缓流出,寓意“太一生水,文明之母”。清流在坛区中分为两股,朝向大台阶徐徐流行,流到底部又交融合一,并通过卵石堆成的“都江堰鱼嘴分水堤”,最终汇人流经绵魇小镇的岷江,彰显出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治水理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2012,(2):58-59
天池是东北著名景点,蜚声遐迩,不用我来指点;至于柏泉古井,恐怕除了一部分武汉市民外,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它是我的故乡——汉口郊区柏泉乡的一座古井。相传大禹植柏于大别山巅,其根穿至柏泉乡,喷然  相似文献   
7.
洪水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从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入手, 对本世纪以来, 我国众多学者有关洪水神话的不同观点作一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禹治水在我国洪水神话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朱熹从文气辞制、文体风格、文献传流及文本内容等方面,对<尚书>孔<传>、大小<序>及其文本进行疑辨.其辨<书>具有"既疑且信"的鲜明特点,并突出体现在<大禹谟>问题上,这是由其思想体系所决定的.这种基于深刻思想背景的疑辨工作,时后世辨伪学及思想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183;绍兴”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于2008年4月中旬在绍兴饭店举行,来自大陆及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大禹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先秦时期两岸文化交流和越文化研究等议题提交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此次会议对大禹文化、越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成为公而忘私的典范,其本人也受到了历代人民的无限崇拜.由于夏朝无文字记载,故对于历史上有无夏禹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考究<尚书><诗经><史记>和<论语><孟子>等有关史籍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确有夏禹其人,而所以出现种种矛盾的记载,与受传说的影响和将其他治水英雄的事迹也归入到禹的身上有关.后人崇拜大禹,除禹治理水患,造福百姓这一根本原因以外,还与后世儒家为了替自己的学说寻找理论依据及劝说封建帝王推行仁政而着意推崇和拔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