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先秦以来,"天"一直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它沿着"天谴""天理""公理"的发展路径主宰着中国社会。宋明时期的"天理观"重塑了天的内涵,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然而历史的目的不外乎"经世致用"和"自我认知",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基础。文章以历史目的论为视角,探索性地分析"天理"与道德、自然法、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系统的展示"天理"对宋明法律的思想、规范及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虽以批评朱子起家,但也继承了朱子天理思想。在阐释良知时,阳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天理的角度来说的;在天理、人欲之辨上,王阳明也承袭了朱子的基本立场。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为良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作出了有力论证,也带来了问题。首先,以天理为心之本体、为至善者,以人欲、私欲为恶,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论调下,理与欲就处于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如此,感性欲望的地位就不得独立,意义就不得彰显。其次,以超验的天理诠释良知,会使作为人内在成德根据的良知抽象化,从而使阳明心学陷入二重性的困境,在学理上有走向分化和破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诗经》中《敬之》篇所表达的思想是心学之原。历来学者在探讨心学的源流时,对王氏之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心学大师杨简的确在对《敬之》章的诠释中将"敬"与心相连,而公认对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孟子,在推崇"敬"的同时,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敬"在陆象山、王阳明和其他心学大师的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诗》学也被他们认为是在敬畏之时保持洒落的关键,因此,王应麟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可信的,这也为剖析心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二程思想倾向之异。程颢主德,追求超越的宇宙人生之道德价值。程颐侧重主知的格物致知,把握事物现象中之必然性。二程的天理(理)既是宇宙中人与物本身皆内在具有的超越的道德性的绝对,又是天地间事物本身客观的自然规律之理。大程的识仁倾向前者,小程的格物注重于后者。文章认为周敦颐、张载、程颢、胡宏等人的性说是性善论的一种,张载有明显的虚、气二元倾向,对《粹言》的编者为谁,及张载和程颐的语录中分别混杂有对方语录等问题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堪比孔子,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体系包含广大,涉及众多范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其代表思想之一。"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历来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众多的学者都是以负面的态度来给予"存天理灭人欲"评价,但仔细的琢磨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还是能发现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宋明时期,知行关系成为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从“知先行后”到“知行合一”,知行及知行关系被理学家赋予积极的道德内涵。由知行关系到格物致知,理学家同样赋予格物致知以丰富的道德意蕴,并把格物致知作为一种提高个体道德修养的必要手段。理学家的知行观,迎合了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化,巩固宗法等级秩序的需要,对促进封建统治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重视知行关系道德价值的同时,却漠视了人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谢良佐的天理说以天人合一、与天为一为宗的,以仁诠释天理,提出了“心为天之理”的命题;在格物穷理的具体方法上强调对物理的研究与对性理的体察涵泳相依相成,主张从事上下工夫而非空想冥思,最终达到“下学而上达”的目的,以体认天理,契入圣人之境。谢良佐的理学思想是陆王心学的先声,他不仅把二程思想发扬光大,而且将之传到南方,成为促使心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他还创立了上蔡学派,成为湖湘学派的源头,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桥梁作用,实开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明觉与思维     
从现代哲学的知识形态出发,本文作者在认识论方面对二程哲学进行专题研究,重点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认识路线差异.心之明觉与心之思维作为心之智性两个方面的开展,一直一曲,一合一分,在认识天理的方式上,明道重心之明觉,伊川重心之思维,由此而建构各自的认识论.从目前整理完毕的文献资料看,明道的认识论比较自我圆成,而伊川的认识论存有自我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欧阳修研究领域有一件大事,就是日本九州大学东英寿教授在该年度日本宋代文学研究会上宣布,他在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中发现了其他版本欧集所没有的欧公书简96通。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在中日学术界引起了震动。随着96通书简在《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