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通用的文学理论无力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现实,文艺学急待重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些中国学者提倡引进文化研究代替文学研究,从表面看是恢复了文艺学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却泛化了文艺学学科的功能,使文艺学陷入消亡的危机.这里着重指出文艺学扩展边界的同时应坚守文学研究的诗意理想与人生审美关怀.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身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和彰显者,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研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相比,需要抓住文化的特性,把一些适宜于产业发展的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因此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在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时,我们必须把文化产业纳入社会发展进步的轨道上加以考察,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文化、文化化、审美化和休闲化。  相似文献   
3.
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在21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与本土正在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理解偏差,带来一定程度的误读。他所主张的审美化包含两种:一种是浅层审美化,包括日常生活的时尚化和电子媒介塑造的虚拟空间;一种是深层的思想的审美化,包括伦理学和认识论的审美化。在他看来,浅层审美化是深层审美化的外显结果,解决浅层审美化带给人的感官麻木等弊端,除反思现代知识的审美化取向,倡导美学的超越性和跨学科性之外,还存在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审美的中断和非电子经验形式的关注等。韦尔施所谓的重构美学是基于美学当代发展,是美学已经成为各学科的基础,也是他对美学未来的乐观期许。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就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语言、板书、仪态等因素入手,发掘出它们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尽力把它们的综合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是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文化进步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类的幸福。它的进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痛苦,幸福体验应该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始终。教育,与其说是在召唤幸福,毋宁说,教育是在与幸福牵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儿童,校园生活才是他生命的确证,学校才是他憧憬的福地。无痕的教育,顾名思义,首先指的是没有伤痕的教育,再次指的是淡化或不落痕迹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才真正实现她存在的价值和承担的使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更趋完整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前行,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使个体生命的幸福度愈加提高,享受教育带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编辑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美,而且充满着美,但是在现实中编辑美感的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编辑美感体现的是编辑的审美个性,并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始终,是影响编辑工作成绩大小,乃至成败的重要因子之一.编辑美感的现实意义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不能忽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西方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尤其与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紧密相关。伴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而逐渐成型、成熟的旅游活动及文化产业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集中实践。本文选取了“黄果树瀑布节”为例,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文审美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认知规律与美化规律,注重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主体作用和语文教材等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客体作用,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审美化教学手段,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目标,实现语文教学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生态性优存”的前提应该在人与自然建立的和谐生存关系中生成人的“能动性”存在。优存结构应该呈现“适者生存一美者优存一生态者优存”的逻辑链条。我们从生态优存的视阈中认识人的存在的意义,能够深层次地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能够合理且有效地设计人类生存发展的路向,打通人类走向未来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美学研究的眼光不应只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应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