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2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025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庄子鬳斋口义》作为新的注本的出现及盛行,体现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经历师承与受容、滤选与摄取的过程,并使其转化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体文化。禅僧惟肖是日本最早展开《庄子鬳斋口义》研究的人,此后,重视《庄子》口义本的研究支配了五山,五山禅僧对《庄子》的理解与吸收主要体现在众多语录、文集和传法活动中。惟肖对《庄子鬳斋口义》的重视和研究,大大促进了日本老庄思想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庄子哲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和平思想,其终极理想就是实现人类的和平相处.庄子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根源在于打破了人我平等的局面,想要实现和平就必须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建立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庄子追求平等的实质是消解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然而这充满着一种空想性.庄子的和平思想引发出对和平可能路径的无限思索,和平局面的实现往往不是建立在对社会关系的消解上,而是建立在权衡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快乐青春》2021,(4):36-36
你吃过“馄饨”吗?馄饨就是用薄薄的面皮,裹着肉焰儿,放到水里煮熟,再撒上葱花或者香菜的美味小吃呀!无论是早点还是夜宵,一碗馄饨下肚,尤其是冬天,整个人都觉得很满足。美美地吃一碗馄饨后,我们琢磨一下“馄饨”这个名字的由来吧。“馄饨”来源于“混沌”。“混沌”又是什么呢?类似于阴阳结合的太极,天地万物还没有产生的最原始状态,就是混沌。在《庄子》一书中,庄子把“混沌”比喻为一个神仙。他的样子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团子,而这个团子里包含着千奇百怪的东西。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馄饨”,一张面皮裹着肉馅儿?哈哈,对了!  相似文献   
5.
6.
章太炎曾自称其学为"以庄证孔",即以庄子的"齐物"哲学解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他因此提出"尽忠恕者是惟庄生能之""齐物即忠恕两举者"等理论。太炎将"齐物"与"忠恕"相贯通的内在理路是:他先以佛学之"真如"——"平等"证庄子之"无我"——"齐物",再以庄子之"无我"——"齐物"证孔子之"忠恕之道"。如果说传统学界对"忠恕"的解释是"有己之忠恕",那么,太炎基于庄学和佛学的"忠恕"则是"无己之忠道"与"有己之恕道"两相并举,传统解释重"恕道",太炎更重"忠道";传统之"忠道"是反己尽己,太炎之"忠道"是虚己尽彼。他强调以"恕道"推度他者之时,同时需要以"忠道"整全地观照他者,此庶几有补儒学"絜矩之道"之所可能产生的为孔子所始料未及的种种负面影响。太炎先"以佛证庄"再以"以庄证孔"之思想关怀,是以东方古典思想对所谓公理、自由、平等等近代西方启蒙理念进行批判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和《楚辞》是两部先秦时期经典著作,各有一篇名为《渔父》的文章,两篇文章中"渔父"的形象有异有同:有着相似的外在形象而又扮演着不完全一致的角色。"渔父"形象的构造各有千秋,同时也奠定了"渔父"于中国文学史上的睿智洒脱的形象特点。对比两部著作中的"渔父"篇,总结了二者"渔父"形象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庄子生平对其文风的影响,理解庄子现实的困苦与思想的浪漫中的矛盾与创作《逍遥游》的背景,研究《逍遥游》塑造的物象中隐含的时间和空间对比之妙处,理解庄子对"小大之辩"的看法。同时,通过"神人"形象洞悉《逍遥游》中庄子的社会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更好地理解当时庄子的思想内涵与现代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