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朝末期(从隆庆元年至明亡),四川经济随着土地大量兼并,赋税繁苛,灾荒空前严重以及长期战争的破坏,走向全面崩溃。由此又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四川经济的特点及其与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创造受到了自然环境、主体观念和细石器制作技术的激发和影响.其镂空器形等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其动物造型体现了"寓多元为一体"的原则,许多器形还体现了尚圆意识.而在纹饰上,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其重要特点.玉器的风格以自然奔放为主,又有一些体现和玉料相协调的优美柔和特点的玉器.红山玉器中的玉琮、玉龙等及其"整体布局、局部布白"的设计,对后世的玉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渚玉琮和商代的饕餮纹中,都有红山玉器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曾在远古意识形态中心体现威怒的天钺,在从西周到先秦的理性演进中,有了三个方面的演进,一方面演化为璧-琮-圭,成为天子的象征符号。另方面演化为方相氏,是宫廷和民间的驱鬼之傩。再方面演进为舞乐中的万舞-禹步-夔乐。天钺在消失的过程中,散渗进了文化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诸种特色。  相似文献   
4.
黄小芃 《天府新论》2013,(4):141-146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凡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与佛教信徒必备的两个条件——皈依佛法、严守戒律基本一致;佛法的三期说之像法观念;佛典翻译的佛教性质是佛教说法教化的德用范围。佛教思想与翻译思想的关系是佛教思想贯穿了整个《辩正论》,也是论文佛典翻译理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5.
平松守彦先生在日本长期所从事的“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0多年来,“一村一品”运动在平松先生的推动下,走出大分,走向世界。平松守彦先生曾经在日本内阁商工省担任电子政策处长、国土厅长官官房审议官等职,为了家乡大分县的富足,他毅然辞去了京官,回到了大分,担起了日本大分县地方官这副担子。日本大分县位于日本西南部,曾是农业水平低下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平松守彦从1975年任大分县副知事起,直到1979年任知事至今,在长达27年间,平松始终在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6.
从分子遗传学、考古学、民俗学、地域关系诸角度分析,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有相同渊源,均属东部地区同一文化大类,因此,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应是良渚文化玉琮的前身。其衍生功能繁多,但原初功能相同,主要用于殓罩男性生殖器,以期求祖根不腐、瓜瓞绵延,这是史前生殖崇拜的常态。  相似文献   
7.
殖民地大连孕育了日本现代主义的诗歌,大连的生活体验影响着日本现代主义诗人的思想取向,引发了北川冬彦的殖民批判。北川以犀利的眼光观察现实的黑暗与丑陋,并通过诗歌尖锐地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扩张行径。他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8.
小编故事     
<正>你是尼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临近,编辑部里一片黑云压顶的紧张氛围,就连午饭时间豫良也拿着书看两眼题。李彦发现豫良每做完一道题,便翻到后面看看答案。深谙考试之道的李彦忍不住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由于上海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前期的中心,是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重镇,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是抗日战争特  相似文献   
10.
彦琮不仅是隋代著名的翻译实践家,而且还是翻译理论家。彦琮一生,著述宏富,《辨证论》是其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彦琮在《辨证论》中具体阐述其翻译思想:趋重直译的主张;提出了译者的素质要求;勾勒了"人人共解,省翻译之劳"的理想世界。《辨证论》确立了彦琮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