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7,(1):123-125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认为方回《瀛奎律髓》中“吴体”指有拗联或全拗的七言诗,与拗体所指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魁星 《理论界》2010,(10):133-135
杨维祯现存律诗200余首,主要收录在武进董氏刻本《铁崖先生诗集》中。由于他的自讳、乐府诗成就光芒的遮掩、律诗版本的稀缺等问题,他的律诗在当下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这与它们在当时颇受欢迎的状况极不相称。铁崖律诗大抵肆于情性、不拘体格,既有清新劲拔之作,又不乏雄奇自然、含蓄蕴藉之篇,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吴体诗是带有明显吴中地域特色的诗歌体式,又与梁吴均体有一脉相承之关系。形式上主要是拗体七律;声韵上常平仄不遵格律,形成拗口屈曲的特点;音节上激越浏亮与吴声俗曲类似,语言颇近俚俗,风格峭拔劲健。吴体诗是唐代诗歌受江南文化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的拗体七律是其成就较高的体裁,但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并且对于拗体的界定也众说纷纭。笔者采用王力的七律标准,认为黄庭坚的拗体七律只有31首,并具有如下特点:⑴拗句三句到八句不等;⑵平收类的拗句种类和数量大大多于仄收类,且都和古体诗声律相近。其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对专名的妥协;⑵对对仗的妥协;⑶有意为“拗”,追求奇峭美。  相似文献   
5.
贾岛作为晚唐重要的诗人,在江西诗派与杜甫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桥梁。在拗体诗的创作上,在诗歌的意象的选择上,在诗艺的提炼上,由工部而阆仙而江西,构成了一个纵向的承传链。  相似文献   
6.
贾岛作为晚唐重要的诗人,在江西诗派与杜甫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桥梁.在拗体诗的创作上,在诗歌的意象的选择上,在诗艺的提炼上,由工部而阆仙而江西,构成了一个纵向的承传链.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拗体,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积累较少且缺乏统一说法。在范畴及数量上,笔者认为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杜诗中广义的拗体七律共有49首,狭义的拗体七律有38首。杜甫拗体“拗”的原因主要包括(1)词语表达的不可替换;(2)对其他增加诗歌音乐美手段的妥协;(3)有意为“拗”,追求奇峭之美。杜甫拗体七律“拗”的特点主要有:(1)“拗”出现在诗中的位置有所倾向;(2)某些失粘句符合“对”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歌中七律拗体为其七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其七律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有其特株成就与艺术技巧。杜甫的拗体七律的创作是有其一定的规范的,是有迹可寻的。文章是从杜甫各阶段的拗体七律加以分析,说明其艺术成就,并归纳出杜甫拗体七律在“拗”的方面的一些法则。  相似文献   
9.
杜甫在关心社会政治生活的同时 ,毕生致力于诗歌艺术的探索。他晚期的拗体诗 ,特别是七律拗体诗的创作 ,一改先前的诗风 ,正是他致力于这种探索所取得的硕果。本文将试图说明杜甫晚期七律拗体诗的表现、特点、大致成因及对后人的重要影响 ,以期在杜诗的理解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