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迎 《源流》2011,(23):92-95
在风雨如磐的中国,鲁迅的诞生无疑是一个奇迹。那是科举制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万劫不复的奴才、萎靡的"大清"渐渐走向崩溃的时代,权力的金字塔仍盘踞在一个沉寂了几千年的民族的肩背之上。就在这个充满  相似文献   
2.
暴力革命与合法性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两种形式。早年马恩强调暴力革命是通向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他们肯定合法性斗争是无产阶级应当采用的锐利武器。不过,马恩始终坚持一个国家与民族到底采用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应当根据历史条件由工入阶级政党与人民自己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1937年4月27日,一颗顽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个聪慧的大脑停止了思考,一位身体羸弱、精神强大的男人离开了那个令人恐惧的世界——他就是葛兰西!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一个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但身残志坚、愈挫愈勇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个身陷囹圄、不屈不挠,但被边缘化、被"抛弃"的意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思想虽然片断化,但丰富深刻、可进行多种诠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个痛苦地挣扎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属于同一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有过直接的理论争论。其中,列宁是从政治方面来给民族自决下定义,而卢森堡是从经济方面来理解;列宁坚持一切被压迫民族有实现民族独立的自由,而卢森堡认为民族利益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列宁从批判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来主张民族自决,而卢森堡从批判被压迫民族中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反对民族自决。另外,卢森堡与列宁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卢森堡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所认为的现实世界,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在这样的世界中,传统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人类自身全面而深刻的异化。因此,必须"改变世界"。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使得对于世界的改变有了根基和现实的可能性。要切实地改变世界,既要有"批判的武器"(科学的理论),又要有"武器的批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一切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与思想文化关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当代中国,改变世界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东西南北"问题,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问题,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1905~1907年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列宁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由无产阶级来掌握是历史的必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列宁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还探讨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夺取和掌握领导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在20世纪的上半期,曾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了一场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几十年的命运的论争,他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今天我们试图撩开各种外部的纷扰,走进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世界,从学理层面上去把握论争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8.
《洪水》杂志是中期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见证。本文立足于杂志所提供的原始文本考察《洪水》是如何展现了创造社执掌文坛新型话语权力的努力。“五四”落潮后的中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1923年的“科玄论战”在社会上建立起的马克思主义舆论基础以及创造社成员自身寻求理性信仰支撑的渴望等因素促使中期创造社进行“话语权”重建。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各自提出了救亡之策.梁启超排斥无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溶化无产阶级革命.二者都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民族独立之后的国内事务来处理,但只有把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融为一体的李大钊的救亡之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看来,东方落后国家要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不必等待生产力的常规发展,而可以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然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