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1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893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立元 《学术月刊》2022,(2):140-157
“艺术终结论”向来是国内学界的关注热点,但多数研究者都将“艺术终结论”视作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那么,在对特定文本阐释时探寻作者本意是否有一定的合法性?本体论阐释学的两位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分别以“伟大艺术终结”论和“艺术的过去特征”论来概括黑格尔美学的相关言论和思想。通过对读和细析黑格尔的文本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阐释可见,黑格尔本人并未提出过“艺术终结论”的命题。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概括和论述虽然都依托于本体论阐释学的框架,创造性地发挥着自己的见解,有意无意地偏离了黑格尔的本意;但在具体分析时则往往试图贴合黑格尔论述的原意。这一特殊的阐释学现象意味着,方法论阐释学寻找作者原意的主张并没有完全过时,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本体论阐释学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2.
宗密在《原人论》中,以“真心”为中心,论证了人与物之区别的依据、性之善恶发生的可靠原由及吉凶、祸福、贵贱、生死所产生的必然性,由此批评了儒道两家(尤其是儒家)的“元气”论。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率先分别以“太极”“太虚”为中心建构理论,对宗密的批评一一作了回应。但两者相较,张载的论证内容更加详实、逻辑性更强,因此在回应宗密的挑战上有效性更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回应佛教挑战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因为张载与周子一样,其理论体系仍有不足之处。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理论还是引起了同时代佛教徒(如契嵩)的关注与回应。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新的时代特征的全新、科学和准确的研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矛盾论基础和历史观基础。作为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本质和哲学依据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性引导、方法论基础和实践智慧支撑。  相似文献   
4.
5.
儒学自传入日本后一直从属于神道或佛教思想,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至江户时代,朱子学才因其思想本身固有的政治功用性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扶持,在江户日本迅速兴起并形成了诸多派别。同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阳明学、古学等与朱子学对抗的思潮。日本的朱子学各派在本体论上大都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主理"倾向,而反朱子学则或是坚持"气一元"论或是坚持以"心"为本体的哲学立场。整体来看,日本近世儒学各派在本体论思想上都体现了继承自宋明理学中源自佛、道的重视整体、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一元论倾向。这一特征在之后的明治时期同德国观念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哲学的唯心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6.
解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元问题”,其根本在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传统本体论表征着人类摆脱自身的无根化、追寻存在根基的终极关怀,它构成了理解解放论的终极追求的思想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与其本体论的演化逻辑是一致的,是在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展现的。正确地认识资本逻辑运动的辩证规律,才能真正抓住马克思解放论的革命性之所在,从作为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生产劳动出发,不断超越现实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生产关系,去构建新的通往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终极道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始终基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基于实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要求人们面对现实的客观世界,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将理论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在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变成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在中国的实际运用,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与辩证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属人自然看,自然是人本学的自然与社会的自然的耦合,是对象性活动中的人化生成,具有对象性意义。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保全自然的逻辑必然性。如此,恩格斯对自然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既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文明的生态",又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无生态的文明";它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自然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9.
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或曰"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人类除了物质方面的生存、发展之外,还有精神—心理方面"。它包括"吃饭哲学论"、"个体发展论"、"心理建设论",旨在构筑"两种乌托邦",一是"社会工程的乌托邦",二是"人性的乌托邦",以期走向"人类大同"——"自由个体"与"自由王国"。李泽厚哲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自由个体",也即由人类生存的总体回到个体和个体的心理,但并未舍去前者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