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陈子昂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在仕宦期间所写的内容充实、朴实畅达的散文,使他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躯者之一。论及陈子昂,人们往往只推崇他的诗歌,对他的散文却重视不够。惟王运熙先生《陈子昂和他的作品》和孙昌武同志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对陈子昂的散文稍多涉及。其实陈子昂的散文也写得很好,虽不如诗歌成就大,但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不但蜚声当时,而且影响后世”(王运熙语)。本文仅就陈子昂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略述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3年出土的《王绍文墓志铭并序》被视为 目前唯一留存的杜审言文章,但它是否确实为杜审言撰、宋之问书未有学者进行详细考证.从墓志铭的撰书时间来看,杜审言与宋之问此时并不在题署所记的官职任上;从墓志铭的记述内容来看,墓主父亲的官职以及墓主妻子的逝世时间存在事实性错误;从墓志铭的书写风格来看,笔画结体与初唐主流相差较大,还出现了未使用武则天改字的情况.综合诸多与史实相悖之处判断,《王绍文墓志铭并序》当是伪作,至于是何人伪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3.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09,(11):46-47
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宝图颂》尤工。撰《武后哀册》最高丽,绝笔而死,时谓思苦神竭云。(《新唐书·崔融传》,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1版第4196页。)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律格律严谨、清新自然。但他为人狂放,相当自负,曾放言说自己的文才超过了屈原和宋玉,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始于晋宋,成熟于盛唐,而介于其间的初唐近百年间众多诗人在山水诗上的贡献一直被忽视。杜审言、沈亻全期、宋之问第一次将岭南风光带进山水诗的描写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用严格规范的格律诗来表现山水主题。这两方面的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因而,他们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论杜审言对近体律诗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体律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宫廷诗人追求绮错婉媚、华美精致的诗风,是律诗产生的温床和催化剂。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宫廷诗人,他对律诗的成熟定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律诗格律精严,形成了高华雄整的个性风格,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胡遂 《船山学刊》1994,(1):62-71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宫”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酉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还嘱咐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相似文献   
7.
赣中即江西中部的吉安地区,是宋明时代中国的文化名区.宋明时代,许多中国著名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于这个区域.宋明时代赣中地域文风的兴盛,离不开唐代近三百年来文风的孕育及唐末五代文风的逐渐展开.对于唐代近三百年间赣中文风的孕育,从明清至今,人们对唐代大儒颜真卿的贡献是高度肯定的,而对唐前期的重要诗人杜审言的贡献却往往是忽略的.本文认为,被称为"中国律诗奠基人"之一的杜审言,对赣中文风的开启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初唐诗人杜审言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本文着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考察他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融、苏味道等七位好友交往的详细情况,以期进一步探讨杜审言的交游情况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初唐19位著名诗人作品运用声律的情况,清理并描述了五律、五排声律的逐渐合律过程,从而得出五律、五排的声律体制定型于初唐末期的结论;在初唐末期的诗人群体中,杜审言的五律、五排作品的声律合律度最高,他应该享有为此种诗体定型的首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