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2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1369篇
劳动科学   309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217篇
丛书文集   1006篇
理论方法论   304篇
综合类   2795篇
社会学   467篇
统计学   124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992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学者们一直面临"数字经济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尴尬境地。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并实施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分类标准,对各省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时空特征。研究发现,2009—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各项子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比较而言,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其他三个子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南方优于北方,而且区域不平衡有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3.
[提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与否影响着旅游行业的声誉及其在游客心中的形象,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可通过赋能市场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通过对旅游市场监管人员、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学者的深度访谈收集一手资料,辅助多样化的二手资料,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识别出旅游市场秩序的评价维度,即制度环境、旅游市场准入秩序、旅游市场交易秩序、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旅游者反馈处理和旅游市场退出秩序,构建了旅游市场秩序评价维度模型;基于维度模型,确定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测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水平评价指数。研究基于旅游市场治理工作的迫切需求构建了旅游市场秩序评价的理论模型,旨在为旅游市场秩序的测评和治理提供指导,以旅游业特色理论推进良好旅游市场秩序的建构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2011-2020年的数据,以降维后的污染指数为非期望产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浙江各市总体上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优于研发阶段,城市间发展差异较大;整体TFP指数均值为1.121,其提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研发强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U型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联合国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福建省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明显,许多金融资源都集中在较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则无法获得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以Sarma提出的IFI指数理论为基础,构建福建省2005-2019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得出福建省普惠金融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在测度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后,建立福建省2005-2019年福建省农村发展的经济指标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影响,即发展普惠金融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根据支撑基础、责任负担、保障水平以及民众需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类型。改善型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是指通过各类民生项目的安排及民生待遇优化以促进民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一种制度类型,是民生项目更加齐全、内容更为完善、治理水平更高、使民众各按其分的民生模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服务消费支出总额持续增长以便能够提升生活水平的民生类型,是那种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较高层次需要的模式类型,也是更有助于形成社会结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民生制度类型,因而具有综合性、完善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优化民生类型设计及民生投入结构,补齐改善型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幸福观的哲学之维即从唯物主义出发,在主体上、形式上、目标上继承唯物主义的哲学先进性,为实现人民幸福的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向;实践之维在于全体人民结合新时代国情通过劳动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民生之维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力图通过提高生产力完善制度机构,在关注民生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幸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