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09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吟秋 《东西南北》2008,(2):31-31
世界上有多少种爱,就有多少种慈善的方式。让我知道"背对儿"的,是回龙观社区文化沙龙里那篇《流水芋头香》的文章。洛阳儿童福利院有个"脑瘫康复中心","背对儿"去做志愿者时认识了王宇,她喜欢叫他芋头。脑瘫损伤了芋头的四肢和语言功能,癫痫损伤了他的智力,他不会说话,不能走  相似文献   
2.
由中外两住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洛阳有伊、洛、、涧、谷等数条河流。唐代东都洛阳水灾频繁发生 ,共 35次之多 ,平均不足 1 0年一次 ,给洛阳城及沿岸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洛阳水灾发生多为五至八月份。唐代洛阳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雨季流量大 ,便于行舟 ,旱季水少河浅难以行船。针对频发的水灾 ,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灾民的措施 ,同时还采取了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九朝古都见证了华夏大地的兴衰;黄河小浪底咆哮出了洛阳强势发展的号令;洛阳第一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物流产业化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安可 《中国扶贫》2016,(11):56-58
卢氏县名的由来 芳菲四月天,坐在北京去洛阳的高铁上,一路西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春色:红了,绿了,近了,远了……此行的目的地是卢氏县,一个心仪已久的城郭.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接壤,横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大山脉,以熊耳山为界,南为长江流域,北为黄河流域.全县8镇11乡,353个行政村, 37万人口,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贫困县、革命老区县.1934年红25军征战中血沃中原,并在伏牛山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唐三彩在历史中的重现让我们对唐三彩的起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洛阳不远的巩义黄冶窑是迄今为止公认的唐三彩烧制的最早窑址,我们对其进行了探访和考察,寻找当年曾经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8.
北魏是一个佛教迅速传播的时代,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是大量佛教寺院的修建。《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作者杨街之所亲见亲访北魏洛阳佛教寺院的情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由宦官主持参与修建的,宦官们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方面的特长,建造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装饰华美,这些寺院的修建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是研究北魏佛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朝美学的重要历史文献。作为写景文,它是城市文学丘墟审美的经典;作为美学史料,它对北魏时期民族与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城市、艺术与文化等维度的多元审美观念融合有着充分的展现,进而在整体上呈现了北魏洛都的生存状态。但因城市审美研究视角的阙如,《洛阳伽蓝记》在城市丘墟审美类型与城市美学史中的价值被遮蔽;因美学理论史研究范式强调美学史料具有相当的理论品格,它由于自身不属于理论著述而没有被纳入中国美学理论史的研究视域。可这并不意味着对《洛阳伽蓝记》美学史价值的否定,若从城市美学史考察,便会呈现它凸显城市丘墟审美类型的价值;若从审美观念史研究范式重新提问,便会呈现它对研究北朝审美观念融合的美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7,(3):98-102
弥勒信仰包括对于往生兜率天和人间净土的向往。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弥勒信仰大为传播。由于信仰观念的逐渐本土化,弥勒信仰开始被用作斗争的工具,其中隋大业六年建国门起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弥勒下生为号召发起的事件。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地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分析隋唐的时代背景和洛阳城变迁,可以确定事件发生地为洛阳外郭城的建国门。这一事件中弥勒信众着装、组织情况等有一定的时代普遍性,以致唐代发布专门诏令予以取缔。而南北朝以来的佛教末法思想和隋炀帝大业五年融并僧人、佛寺之举,可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