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450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德格尔对情绪的处理非常独特。他没有将情绪仅仅视为关于此在之生存活动的后继情感反应,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构建着“此在之存在”的特殊变动。不过,这种颇具个人哲学特色的解读方式并非海德格尔所独创,而是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源。由此,澄清情绪概念的思想来源,是理解情绪基本性质的关键。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对π■θο■的解读就是一次对情绪概念的溯源考察。他的系统性阐释不但为理解情绪的变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有助于厘清这一变动对“此在之存在”之构建的独特完善性作用。通过π■θο■,海德格尔还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善、灵魂等)与“此在之存在”联系起来。这一联系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评判他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之继承、批判和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黄琳 《学术研究》2022,(2):30-36
逻各斯λ?γο?由"采集""绽放"的丰富内涵脱略、坠落而至凝定静止命题陈述的逻辑推绎,与此同时,存在从绽放着存在力道的存在,转变而为凝定静止的"在先—伫立"(Vor-liegen)之物。存在φ?σι?向理念?δ?α,与逻各斯向逻辑学的转换一脉相承,这一切又与观念论形而上学向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形上转换相契合。《易》之象、数、辞位于语言的上游,日月雷风山泽,有愆有伏,人情物理,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或顺而成,或逆而败,阴阳错综不测之化尽见于象。易之道"绽放—绽出"并"持留—持驻"于六位阴阳十二全体往来交错的象、数、辞上,皆应其"时—位"之所当然,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居处天地不交"否"世,不嫌绝物往来,但在六爻"时—位"的感通与呼应中又绽出变化之可能,《易》之六位,虚位以待,不执凝滞之法,虽似"唯变所适",实有"大成之序"隐匿其中,绽出于外。  相似文献   
3.
新近出版的《海德格尔兄弟通信集》为“海德格尔事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本资料,为澄清诸多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关键契机。受此推动,本文将对“海德格尔事件”的核心问题展开追问:海德格尔在校长任职动机问题上的自我辩护是谎言还是事实?胡戈·奥特在其研究中批评海德格尔的辩护乃是撒谎,这一判断以种种变式影响着今天的《黑皮笔记》研究;但依据更多材料和更严谨的分析,可以看出奥特这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工作存在严重漏洞,扭曲了事实,而多年来一直被质疑的海德格尔自我辩护反倒符合事实。这一发现不仅揭示出了重新全面解读“海德格尔事件”的必要性,而且推动着我们去沉思相关论战一再爆发的深层原因,这将有助于我们走上真正的疑难澄清之路。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文本中对马克思的评论聚焦于人的问题,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规定、人的地位及人的归宿等问题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实则是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三重误判。海德格尔以既定的人性规定将马克思划入人道主义的范畴,却忽视了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早期异化式的人道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变革;认为马克思以人的优先地位遗忘了存在,未能察觉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下人的实践活动对于存在的持守;指出马克思所倡导的人自身的生产必将致使人最终走向自我毁灭,未能认识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指明人的终极发展在于自由与解放。透过海德格尔语境中对马克思的误判,还原马克思人的学说的实质与最终指向,是立足于新的理论视角以推进马克思人的学说研究,从而进一步彰显马克思哲学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米歇尔·亨利首次提出"有多少Schein(显现、假象),就有多少Sein(存在、是)"是现象学的"第一条原则",并将其解释为:研究Scheinen(显现)的现象学相对于传统Ontologie(是态学)具有优先性。由而这一原则也被亨利理解为:"只有有多少Schein,才有多少Sein"。然而实质上,亨利在诸多方面误解了这一原则的原初含义,也就使得这一原则所蕴含的丰富的现象学含义迄今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实际上,这一原则是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把钥匙。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里,"第一条原则"一直被解释为:"只要有多少Schein,就有多少Sein",它不仅完全没有如亨利所说,与其他现象学原则"回到事情本身"和作为"原则中的原则"的直观相冲突,反而一方面可以纲领性地指导人们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真"概念以及现象学直观与还原思想之精髓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理解海德格尔如何借助这一公式,完成了从胡塞尔"一般体验学说"的意识现象学向是态学的现象学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实用主义解读构成了美国海德格尔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进路,但是实用主义视角下的海德格尔在欧陆学者看来是对海德格尔的曲解,因为这一视角抹去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先验维度或者说本原思想。本文以奥克伦特对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实用主义解读为例,阐明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本原意义如何在实用主义视角下被消解,并指出海德格尔的本原思想在这一视角中“隐身”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先驱,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本质探讨,而成为学界公认的对技术"存在论"进行追问和创新的哲学家,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