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9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796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272篇
人才学   288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3888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568篇
综合类   5576篇
社会学   710篇
统计学   4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625篇
  2001年   672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各国设计、追求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追求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五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演进过程。五个文明构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给我们重要启示: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其蕴含着现代化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3.
扶贫开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政治意涵,展示着执政党执政、政府治理的基本过程和价值归属。中国的扶贫工作带有着明显的运动式、项目制、压力型的色彩,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有着走向无序化、无效化的风险。以现代国家建设和政党建设的基本理念,构筑多中心的贫困治理格局,建立现代化的扶贫开发的制度体系,走向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是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投入产出较高,产品质量优良,产业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安全,三产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支撑体系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步骤思想、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和现代化建设的对外战略思想,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等富有远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0):8-12
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甘肃社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70年的艰苦努力,甘肃社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经验,为新时代开创甘肃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9.
<正>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与社会急剧转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各种浪漫激进思潮,并一度走向极端化,带来灾难性后果,致使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艰辛而曲折。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国人开始以更为现实、理性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开启了基于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从思想史角度而言,改革开放标志着对中国百余年来各种浪漫激进方案的反思、否定和扬弃,正所谓破旧立新。今日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之时代,反观我国近现代进程中的浪漫激进思潮,对于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珠三角等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经验表明,强化公有的土地制度安排可以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调整地权配置,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初期,村集体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村集体反租倒包,整合了细碎化地权,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经营权。但是,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变革逻辑是从生产性制度向财产性制度转变,集体丧失了土地调整空间,锁定了地权细碎化格局,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因此,充分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立足于土地公有制的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