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汉画像石艺术图像中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汉画中的舞乐百戏是融舞蹈、音乐、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而且可以更深层地品味到我国舞台艺术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邵小萌 《南都学坛》2007,27(6):19-20
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是汉代宴饮助兴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汉画乐舞百戏画像与宴饮、车骑出行、炊爨庖厨画像的结合是其娱人功能的具体体现,汉画中乐舞百戏精湛的技艺是其娱人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彩亭艺术源于汉代的“百戏”是汲取了“寻僮”中的高竿技巧和融合相关艺术门类的有益成份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经过唐宋时期“高台社火”的发展阶段,成型于明清时期的“抬阁”,最终定型为现代广场文艺中的“彩亭”.彩亭艺术与民间节令风俗联系紧密,主要是群众的自娱性演出,其本身并不带有宗教色彩.彩亭艺术同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大抵相同,即走了一条“娱神——娱神娱相兼——娱人”的共同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唐诗中有关西部民间祭祀乐舞、军中宴乐等伎艺表演诗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西部百戏的概念;以今天甘肃民间丰富的伎艺表演为对象,考察、寻绎西部百戏遥远的身姿,认识其文化形态与价值,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西部百戏的种类、特征,介绍了西部百戏情况.认为西部百戏具有百戏之“祖”的性质,西部百戏之研究具有百戏艺术原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武夷分茶技艺茶百戏始于唐、兴于宋,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古茶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经济开发与社会和谐价值.但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加之技艺传承后续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环境等问题,此项荼艺的传承与发展遭遇瓶颈.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非遗传承的队伍建设、打造手工技艺非遗产品名优品牌,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中手工技艺的价值实现和传承空间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略考了宋代百戏的发展演变,对宋代百戏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考证其对元杂剧唱、念、做、打四功中“做”功与“打”功形成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元杂剧表演体制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北齐、北周及隋代,王室、贵族以及文人阶层高涨的歌诗艺术消费需求,直接促进了歌诗艺术的全面发展。胡人艺术家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胡乐则以其强劲的活力左右着歌诗艺术消费市场,入隋以后,南北艺人共同完成了华夏正声和胡夷之乐的融汇,开创出歌诗艺术发展的新局面,不仅使歌诗艺术的创作与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也构成了唐代歌诗发展兴盛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试论建鼓在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00,20(5):10-11
根据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 (砖 )中乐舞百戏的图像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 ,建鼓在汉代雅乐、俗乐、俗舞、百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渊不但重视武将,而且也重视文臣.他开科取士,其中孙伏伽是唐代第一科状元,很受李渊的重视.孙伏伽曾于武德初年上书,坦言三事:一是"开青路";二是"百戏散乐";三是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这三项建议非常中肯.李渊看后大喜,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旺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0.
周侃  李楠 《兰州学刊》2009,(3):169-172
唐代乐舞、百戏杂糅交融,观演场所日趋固定、专业,是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上比较特殊的时期.结合两唐书、唐代笔记小说等相关史料考察唐代乐舞、百戏的观演场所,揭示封建等级制度下观看者、演出者、观演场所之间的关系,对于梳理唐代戏曲发展的脉络,窥探唐人娱乐休闲文化的面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