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熊凯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53-155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学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条理脉络、主要特征及其深远影响等加以探讨,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禅让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争讼不息的议题,相关争辩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其真伪,二是其性质。就禅让制的真伪而言,自先秦诸子到古史辨派迄至当今学界,各家证伪之说均难以令人信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佐之以近年来出土、刊布的战国竹书,可以证明禅让制是切实存在的。就禅让制的性质而言,主流的观点有两种:其一,自先秦以来,儒家以其为大同社会选贤与能的制度设计,以之彰显圣人之德;其二,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学界多以其为原始民主制的体现。两者都未能阐明禅让制的原初内涵。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确立了一种迥异的"王者"类型——"金枝国王"原型,具有普遍的民族志意义,阐明了国王的起源与本质:国王来源于祭司/巫师,本为用于祭祀的"牺牲"。我国远古时期的禅让制也可归入"金枝国王"原型的范畴。在禅让制中,对"天下"的争相让之,既非出于圣人之德,也不是由原始民主制决定的选贤授能,其实质在于古代的王者常被作为献祭上天神灵的"牺牲",且肩荷重任,受到制度的严苛制约,故民众对王位避之不及。禅让之"让",并非"礼让"、"逊让",实为"避让"。  相似文献   
3.
新出土古文献再次证明,先秦两汉文献所载五帝时代实行的禅让制有其一定的历史依据。上博简《容成氏》中有关"有虞迵"的考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虞代新世系。相关竹简的编联证明,"有虞迵"一世出现在唐尧一世之前,原来是先由东夷部落集团的"有虞迵"禅让给华夏部族集团的唐尧,然后才由唐尧传给虞舜,因此,所谓"唐虞"实际应是"虞唐"。虞迵、唐尧、虞舜、夏禹、皋陶、伯益之间的民主禅让,构成了整个虞代文明。虞代包括唐尧夏禹中原各族世系,而东夷各族世系是其主体。有虞族史诗、颂诗《韶(鼗)》乐的形成、流传及其在虞代文明中所发挥的宗教政治作用,正可充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关于虞舜南巡主要有四种观点:安度晚年说、南征三苗说、受禹排挤被迫流亡说、建观象台科学考察说。梳理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进行论证,可知后两种说法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虞舜南巡既是上古时期的一次天文科学考察,也符合大禹集团的政治利益,同时又具有安抚三苗、施行德政、利于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在现在还未能发掘出极具说服力的新证据之前,舜葬九疑以及葬南己之市说、鸣条说,不应被轻率置疑,加以否定,虞舜所葬之地为九疑山理应被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原始社会英雄时代,国家已处于形成的前夜,权力不可能无偿地实现转移,所以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传说极有可能是儒家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戏剧性的历史。这段历史的出现与儒家的后瞻式思维、孟子的地主阶级立场和儒家的中庸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禅让制使原始民主被废止,成为不全面的理想政治的替代品,并沦为思想和实践的禁区.后果是后世人们不知原始民主为何物.禅让制用混淆是非达到变革制度的目的,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专制方法和政治手段,后果不仅危及统治者自身并且为祸民族,闭塞了全面政治发展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强调“禅而不传”的“禅让制”,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重大话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上博简、郭店简陆续面世以来,遂又重新掀起了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对禅让传说与禅让学说进行疏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考古成果与研究成果的考察,认为“禅让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当为新石器时代初中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而理想化与存在性的交织则是“禅让制”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郭店楚简中的<唐虞之道>篇中禅让制进了认真的解读,揭示在禅让制问题上,简文与孔孟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与独特个性,指出禅让制的实质是具有公共性质的贤人政治.  相似文献   
9.
卢伟 《职业》2015,(25):30-31
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登上历史舞台,到影响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瓦解,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从萌芽到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特色的制度体系,形成了选任、培养、考课、赏罚、俸禄、品阶、回避、致仕等内容组成的互相配套的有机体,诞生了六种选官制度。  相似文献   
10.
梁韦弦 《文史哲》2004,(5):97-100
现在学术界沿习的禅让说起于儒家或起于墨家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种提法将中国古代存在的禅让制与某家的社会理想混为一谈。虽"孔子、墨子俱道尧舜",皆主张尊贤,但墨家反对"亲亲有术"的提法,故《唐虞之道》一文显非墨家之言。《唐》文是提倡实行禅让制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周礼,并不主张传贤制,然战国诸儒取舍不同,故有倡言禅让者亦不足怪。从思想和语言特征上看,《唐》文显然亦非纵横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