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嫘祖和黄道婆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纺织英雄,她们先后成为先蚕和先棉之神被祭祀,但两者在祭祀时间、规模、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祀典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先蚕的祭祀,是对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的强化,促进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对先棉的祀奉是一种民间行为,促进了祭祀文化区的经济的繁荣,并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关联。事实说明,祭祀既与某种生产方式相联系,也与某种社会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当权者,尤其是手握大权的高官,切莫得志便猖狂,为所欲为,置国法于不顾,置百姓苦难于不顾。任何时候都该有个做人处事的尺度。"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从"伴君者"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可谓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他称得上是著名的伴君者。张居正是明代万历年间赫赫有名的人物,尽管此时的明朝吏治腐败已达于极点,贿赂成风,朋党成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朝廷却熟视无睹,官吏更是横行无忌。张居正在这种混乱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因作与农村有关的课题,常带学生在中部地区的农村走走,感觉现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干群矛盾,是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的严重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4.
小雨点     
我是一只蚕,是二年级小主人马艺田把我装到盒子里的。  相似文献   
5.
纪永贵 《南都学坛》1999,19(2):40-46
蚕女故事作为一则寓言体民间传说,是一篇根据经验联想和视觉联想而虚构的文学文本,它包含着故事创作时代的文化因子。从生活层面、文学层面和道德层面看,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文学母题:即对征夫和思妇感情世界进行探索的动机。这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式“原罪”的原型:蚕女因犯有居家不织、因情而动、背信弃义三大罪行,从而导致了“女化为蚕”、永远纺织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农村调查,发现养蚕中存在许多问题是带共通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消毒不严。蚕桑重点区域的蚕农多数能坚持搞蚕体、蚕座消毒,但大面积消毒较差,并有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农户则不消毒。桑叶消毒更谈不上。(二)舍不得淘汰弱小蚕。弱、小蚕是导致蚕病暴发的祸根,许多蚕农总舍不得  相似文献   
7.
    
爸爸从超市回来,给我买了四条可爱的蚕宝宝,我仔细地打量着几条蚕:淡黄色的幼虫,又瘦又小,连一厘米还不到,我对爸爸妈妈说:“这几条蚕太小了,但我一定要把它们养大。”爸爸妈妈齐声说:“那好,养蚕的任务的就交给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本文中对英语辅音丛的构成及读音机理做了基本介绍 ,并就英语辅音丛对中国学生所构成的典型的发音困难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 ,帮助广大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英语辅音丛的构成 ,以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顺利地掌握英语的标准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秋蚕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之间饲养,此期间蚕儿受气温高,天气变化大、桑叶质量差,病源多,饲养难度大的影响,往往产茧量不高。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当地蚕农的经验,现将养好正秋蚕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宋代成都蚕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市是唐宋时期四川的重要民俗,宋代成都蚕市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范式,本文利用历史学、民俗学等理论方法对宋代成都蚕市进行分析,力图揭法它的产生、繁荣、市井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也探讨了它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