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进程的大趋势.不仅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蓬勃发展,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这种变化的势头.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劳动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所能提供的食物等产品,仅能勉强维持社会成员的生存,谈不上有多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这时,农业产品除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于是能腾出少部分农业劳动力来从事其他活动。三次社会大分工,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也是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龙港模式,在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积极作用,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应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温州龙港“农民城”在短时间内发育为小城镇,即是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外来女性人口,是指从外省(区)婚迁至浙江,居住时间在三个月以上者。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浙江的外来女性人口。已达十万人左右。对外来女性人口的涌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为此,我们专门到外来女性人口较密集的浙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口政策是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为实现人口目标,干预、调整人口过程所采取的行动准则。人口政策作为国家政策体系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当然,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没有明确、完整的人口政策,一直到1981年3月,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宣布“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 劳动力,应“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不等于全部人口,不仅在数量上,它只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有其质的规定性,即在年龄构成、身体状况,以及智力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断增加的劳动适龄人口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但如果这部分人口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使他们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他们就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浙江的经济腾飞也将成为空谈。因此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就成为开发浙江经济的一个极重要问题。为此必须对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劳动适龄人口就业的数量分析,关键是考察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的变化。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是指就业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和各年龄组在业率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浙江人口移动徐天琪,叶振东(一)浙江人口移动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口迁移活动趋于稳定按人口活动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活动将日益活跃,而浙江省出现相反的运动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口迁移相对稳定.1956年,浙...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4%,山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山区经济,离不开山区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的结构。现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浙江省31个山区县在业人口构成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如下分析。一、浙江山区县在业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按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浙江省山区县的在业人口属年轻型的人口结构。15—64岁在业人口中,青壮年所占的比重很大,其中15—29岁的青年约占50.4%,高于全省50.0%和全国48.5%的平均水平。45岁以上的在业人口,仅占21.4%。在业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山区县为29.9岁,略低于全省的30岁和全国的30.8岁。  相似文献   
10.
<正>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不断地从单一农业中解脱出来。据一般估计,目前,我国农业常年剩余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为1.5亿。正确认识农业劳动力转移中一些规律性问题,对于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振兴我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和部门流向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