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蓬 《理论界》2009,(12):168-169
网络阅读除了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快捷等优势外,也存在着内容粗糙、缺乏经典性等问题,同时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络阅读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梳理出青少年网络阅读引导策略,旨在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阅读的负面影响,健康科学地进行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2.
对哲学我们有多种发问方武,哲学是什么?哲学在哪儿?哲学为了什么?为什么而哲学?当哲学对自身以"是什么"的方式发问陷入窘境的时候,哲学就在"为什么而哲学"之"为"中从书斋中的哲学出走了.哲学走进了前哲学的生活世界.哲学从"师法传统"到"师法造化",从"意料之中"到"意料之外",从"哲学的终、始划界"到"哲学的圆圈",从而从"哲学之中"到了"哲学之外".哲学之"道,行之而成".  相似文献   
3.
张蓬 《江汉论坛》2006,(10):52-55
“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画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之传统意义的超越,就是人“自我意识”之界限的重新划定和意义模式的转型。“永生不死”之可能与否的逻辑与经验仍是理性的自我解释系统的“同一性”要求。“存在”的意义世界为“永生不死”问题的意义确定和意义衍生提供了一个涵括科学并超越科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张蓬 《理论界》2006,(9):255-256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既体现了法规性和律令性,又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愿望。公文写作是创造活动,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妨碍公文写作的创造性,不影响公文撰写者创造性的发挥,公文写作的创造性充满公文写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全球伦理"的臆语与"乌托邦"思维--对"普遍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蓬 《人文杂志》2002,(5):22-26
全球伦理是人类在现代性与后现代语境下对“普遍性”的追寻 ;这种追寻描绘着人类精神的历史轨迹 ;“全球伦理”的积极意旨 ,也难以使其摆脱思想文化悖伦的缠绕 ;但是 ,对“普遍性”的欲求仍是人类千年不改其宗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对话中的中国文化身份及意义确证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蓬 《浙江学刊》2004,(4):91-97
本文认为我们处在文化对话的语境中,但当下却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应该和谁对话,如何对话.我们患了文化对话的失语症.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史中,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对话中的中国文化身份的努力,这里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马克思主义为体,古、西为用,以及"元文化"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体用"的对话态度,其内涵的是一种先在的预设,结果却是不得不陷入一种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对话悖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的观念和方法,给出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文化对话态度.由此,我们试提出一个具有普泛意义的,在文化对话中如何确证中国文化身份的原则底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近期集中出现的几个文化事件,表征着当下处在文化身份缺失中的人们的基本心态。这种心态体现为:或者以一种近乎实践性的宗教情怀在“做事情”中为时下的文化存在状态找到一种理由;或者在对原有的价值评价体系或怀疑、或确认的前提下,在理论理性的追问中重新确立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应然”的文化身份的标准,从而开出一条确立中国文化身份之路。从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实用理性”所承担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寻找和确定中国文化身份之路不是唯一的,不是宿命性的只能如此的必然之路,这个路应该或可能是多元的,在历史的存在中即成为中国文化之“道”。  相似文献   
8.
中日价值论学术讨论会综述张蓬《人文杂志》编辑部1993年9月5日至11日由人文杂志等14个单位发起,六十多位中日学者参加的“中日价值论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召开。中日学者就两国价值论的研究进展状况、历史沿革进行了交流,并集中就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创造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存在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蓬 《河北学刊》2005,25(6):5-9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论视角,从历史存在论的进路,使哲学走进了历史。透过历史的门径,马克思哲学才与我们的时代生活发生着紧密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已经成为哲学界、文学理论界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为了使主体性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1991年4月26日《人文杂志》编辑部召开了主体性讨论会,邀请了西安地区哲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针对主体性问题的深层背景,主体、客体、主体性等范畴的涵义,主体性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