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人们的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对民事诉讼健康、顺畅地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对国家民事审判权进行有效制约”和“审慎性”应该成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两大基本原则,这是国家权力制约和民事诉讼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如民事诉讼法总则和分则衔接不紧密、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范围过于狭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审级规定不够合理、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方式单一、民事诉讼法未规定抗诉案件的再审期限等等.应该以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两大基本原则为基础,把调解和民事执行列入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在立法上规定合理并切实可行的监督审级体制;扩充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方式;在观念上真正树立“权力控制”的理念和程序意识,明确民事诉讼抗诉案件的再审期限.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教授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伟  张海舟 《社会》2001,(11):7-9
德国教授的分类及概况德国一向重视教育 ,注重教师的地位 ,而教授是德国教育的核心。德国法律规定 ,教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 ,其职务是终身的 ,不得随意解雇 ;教授的教学学术活动、课题选择、研究成果的评价都受到法律保护。按照德国《高等学校总法》的规定 ,高校正式教师只有教授 ,而高校中的学术助教、学术助理、专聘教师等中层人员都是一支流动的非正式的教师队伍 ,他们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和教学。教授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 ,正式教授 ,经过严格的高校执教资格考试和教授招聘过程 ,正式由州教育主管部门任命 ,主持高校中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和规章,并要求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据法律和规章进行活动,以形成一种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  相似文献   
5.
初创时期的同济大学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办学初衷、规模、师资等方面回顾了初创时期的同济法学教育概况,并总结了同济法学教育初创时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同时指出,要从重视法学教育、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兼收并蓄,注重有特色的双语教学等方面,继承和借鉴初创时期的同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法统"是中国法学特有的概念,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法统"基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形成于中国现代社会从专制统治到民主共和的社会变革,发展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之中。"法统"内含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切合民主、共和和宪政的原则,以及行使国家治权的合法依据。"法统"一词在1949年之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法统"自身所蕴涵的意义和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以及对未来民主制度的开拓是不能忽略的。"法统"还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现实之中,成为当代促进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隐蔽的、又是事实上的符号。这主要表现在:"法统"仍然维系着一个中国两岸四地关系,仍然在一个中国的两岸四地不断地充实发展,并且开创了两岸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外法学界对之作过大量的探讨。但以往的探讨都是从法律、法治、法制史学的角度展开的。此文作者试图跳出前人和他人的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探索,论述了《唐律疏议》是法律与经学的融合、法律与宗教神学的混同,包涵着内容丰富的儒家经典和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学说,作出它是我国古代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结论。此系初探性之作,现作为一家之言予以刊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法治化管理是当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和历史发展上指出上诲城市法治化管理已初步具备条件;并指出上海在城市法治化管理中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观念问题、制度问题、立法问题、执法问题、守法问题、法律监督等问题。文章提出上海城市法治化管理的目标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从思想观念、行政建制、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分别对这三个时期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从"管理"发展到"治理",是一个城市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我国城市治理法治化具有深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在城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需要确立尽量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原则、民主化原则、社会化原则和科学化原则。城市治理法治化,还要处理好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各个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对物的治理与对人的治理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治理现实社会和治理电子网络社会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城市治理的四部曲:资源治理、规划治理、建设治理、运行治理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城市条、块治理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建设法制设施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协同性关系,处理好城市治理中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的协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