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促进了能源立法,并持续改变着能源立法的目的,还为实施和遵守能源法规提供必要的道德前提。在能源立法的调整对象、指导思想和立法目标等方面均与环境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5.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都市民俗的纷繁复杂,可想而知,要对上海都市民俗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蔡丰明先生却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路,花了近六年的功夫,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梳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写出近三十万字的著作<上海都市民俗>(学林出版社,2001年).这是我国都市民俗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新成果、新突破.在<上海都市民俗>一书中,作者以鸟瞰式的学术视野,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宏观的审视.他分析了上海特有的经济、物质环境,政治、社会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对上海都市民俗形成发展的影响.又从上海都市民俗的孕育、上海都市民俗的形成和现当代上海都市民俗及其发展趋势三个阶段,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历史的回眸.归纳出了上海都市民俗兼容并蓄、趋新善变、崇尚洋派的风格特征.在总揽了上海都市民俗的全局之后,作者又从物质、社会、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饮食服饰、居住行乘、岁时节令、社会礼仪、都市语言、商业贸易、宗教信仰、文艺娱乐及猥邪陋俗等九个方面,为我们展开了上海都市民俗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在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宏观、理性的剖析之后,又对它作了微观的、带有更多感性材料的分析探讨,从而从纵深两方面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文化融合看中华文化的主体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融合的时代语境使文化的主体自觉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可偏离人类文化普遍价值提倡中国文化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中华文化应基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清醒的文化反思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进行对话交流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资源,使自身成为人类普遍文化价值中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市高校“两课”改革交流汇报会在我校召开七月十八日到七月二十日,北京市高校“两课”改革交流汇报去在我校清河校区科学会堂召开。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夏强、北京市高教局局长耿学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市八所“两课”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认识,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旧思想、旧观念是需要转变的.并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等重要的,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引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变迁和整体进步发展的价值导向是人道主义,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建设都聚向人道主义这个共同的价值旨归。人道主义经历了从人性呼唤、自由主义(人权保障)、“以人为本”三个阶段。从话语表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显示出四个特点: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基本一致;学者话语与政府话语的基本一致;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的基本一致;学术话语与宣传话语的基本一致。人道主义已作为基本伦理和普世价值而被普遍认同和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