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佛教与茶结缘甚早,禅宗兴盛以后,更形成了"茶禅一味"的佳构,为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茶道重自然,轻礼法;重精神,轻形式;日本茶圣千利休总结出"和、敬、清、寂"的 "茶道四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亦有"四谛",略近于日本茶道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致力于总结具有华夏特色的"茶道四谛".诸家"四谛"之说,如出于开悟众生的方便,亦无不可,若要从中拣择,定出一尊,便索然无味,有违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2.
寂护的判教与道次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在佛教修行的见、修、行、果等各个方面。寂护作为印度佛教的集大成者,在"见次第"方面树立了典范。他把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思想按次第排列,为佛教徒的见地修证搭建了步步升进的阶梯。他把中观思想彻底地贯彻在教判之中,奠定了西藏佛教教理判摄的基本格局。受其影响,"中观"、"渐修"等词汇成了藏传佛教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3.
公元792-794年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僧诤",反映了中印佛教界在发挥经典方面的创造性.莲花戒所属的中观瑜伽行派、摩诃衍所属的禅宗,都倚重《楞伽经》来组织各自的教理和修持体系,但各有千秋.莲花戒强调"菩提心"和"妙观察智"的作用,主张按照道次第修行.摩诃衍则依据"佛性本有,非是修成"的原理,主张顿悟.然而,依据《楞伽经》,二者之间是可以会通的,两个体系可谓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4.
密勒日巴道歌源自大手印修行口诀,其核心是“双融一味”的修行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见地、明体的修行、空乐不二及光明圆融的方便道、自他平等及世出世不二的行持、轮涅一味的果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摘要]实践佛法才是圆悟克勤禅师的宗风,这一点本不待言,但因为圆悟禅师是宋代禅宗宗师中妙手著文章的杰出代表,是“文字禅”潮流中的弄潮儿,《碧岩录》的研究风潮日益兴盛,因而容易被掩盖。圆悟禅师并没有为禅宗立下更多的奇特之处,他的禅法,仍然是对于唐代禅门“无念”等要点的默默实践,是对“直指人心”的具体运用。他解释公案,并非要在教理上有所建立,或以此来融通宗门和教下的言说,而是禅宗接引人的方便。正是因为他不囿于教理,因而深得临济禅法的大机大用,尽显一代禅师的风流。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采取的是"外部界定"的方式,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加以指认。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等方面的因缘,但还是有必要从宗教自身的经典、教义出发,多一个角度来探讨她的宗教功能。印度佛教界的龙树在《赞法界颂》里提出的"法性圆通之理"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影响深远,从这里入手来研究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当代道教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他的学术成就,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确立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开辟了道教研究的新空间;为中国的道教研究正名,改变了“道教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宗教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他认为,道教研究最根本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或者叫做“两点论”的思想方法。目前卿先生主持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宗教与社会学创新基地”的工作,创新基地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五个重点:宗教学理论比较研究、西方宗教与当代世界研究、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7-29日,由《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主办的“全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学术研讨会”在该校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期刊评价的现状,阐明期刊评价的主要计量指标,根据引文索引的规律,对一些评价指标提出修正策略,以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提供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该校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邹志仁教授、苏新宁教授…  相似文献   
9.
"第一届康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康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2日至23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陕西、青海、四川、台湾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学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提要63篇。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康巴学与康藏历史”和“宗教与文化艺术”三个专题,与会代表就康藏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政治、经济、文学、语言、艺术、地理以及族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在严肃认真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一、…  相似文献   
10.
在太虚大师的"法界圆觉学"中,《楞伽经》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因此,《楞伽经》的宗旨——"诸法皆幻",亦可视为"人生佛教"之立宗。无独有偶,将佛法传入吐蕃的寂护,亦依据《楞伽经》之"幻"义,为藏传佛教奠定了教理基础。他们对于"诸法皆幻"的具体含义的阐释虽有不同,却都以"如来藏"为依,可谓大同小异。将两家学说加以比较,可以看到印、汉、藏三传佛法本自一味,"世界佛教"原本在兹,无需"建立"。同时,亦可为如何激活传统佛教的活力寻得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