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我国市场主体的理性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致使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经济领域尤其猖獗 ,产生种种弊端 ,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克服这种非理性的状况、塑造和提高市场主体的理性素质、促使其行为合理化、理性化是当务之急 ,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其次以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振兴弘扬理性 ,再次熟悉并精通法律 ,增强法制观念 ,以法制的健全推进理性素质提升 ,最后要以人文精神重建提升市场主体的理性素质。只有市场主体理性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应对入世 ,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动手能欠佳,就业形势严峻,而教学过程亦存在有待提高的环节。本文就结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从学生、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等几方面不断改进,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保证他们有着较高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场主体的诚信素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大量存在的背信行为和欺诈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塑造和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比较中西方市场主体诚信素质成因不同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主体诚信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其诚信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以历史教育、成就教育、国情教育、危机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宗教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以社会教育、榜样教育促进以人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媒体和网络积极促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这对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严炜 《江汉论坛》2006,1(5):31-34
科学家因独创性的科学贡献得到科学共同体承认成为科学权威。科学权威在思维定势作用下,受传统科学方法束缚、受哲学或宗教观点影响易排斥科学新发现,也会因学术地位、职业专门化和不端品质忽视而否定科学发现。为消除科学权威抵制科学新发现的负面影响,应建立规范而公正的科学评价体系;科技管理部门应设立研究诚信办公室,加大对科学权威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同时,科学权威也要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6.
库恩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科学社会学研究发生根本转向。库恩提出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理论,为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研究指出了一条将科学的认识方面和社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新方向。库恩的思想已经成为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联结桥梁,使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循环经济,更使数字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科学技术有助于培育社会的循环经济理念,使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可能诱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自然和社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公正素质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政府应做到制度公正,企业应做到交易公正、守法公正、社会环境公正和内部管理公正,个体应具备个人公正。须切实保证政府公正,努力实现企业公正,大力提高个人公正。  相似文献   
9.
库恩认为科学发现与非理性因素有关,科学家的直觉、机遇、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均有助于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是内含结构、时空扩展的复杂历史过程;而科学发展是新范式颠覆旧范式、科学共同体更替的革命动态过程;强调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结合,把科学共同体当作重建科学史的逻辑起点。解读库恩的科学发现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历史观,可知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存。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尽领风骚,它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创新其教育模式,强化其物质设施,科技史及科学精神则有效拓展其人文内涵。但科学技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应系统构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深化保障机制,加强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增强国家科技安全教育,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